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整本书阅读 > 《红楼梦》
题型: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19622419
根据要求,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有这样的场景: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上面写的是大观园里发生的哪件大事?你从中可以看出探春的哪些特点?

相似题推荐

整本书阅读-大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之不尽,乃问道: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笼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曰: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污秽臭,荼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傍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词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馀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顽,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以为何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细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乃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讨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选自《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下列对本文中地名或人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稽崖中的“无稽”,暗指没有根据的地方。
B.青埂峰中的“青埂”,谐音情根,暗示故事缘由。
C.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意谓时空人事等渺茫不清。
D.空空道人,后改名情僧,暗讽道人对情、色、空的误解。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神话故事开头,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写朝代地舆无考,是为了强调内容毫不干涉时事。
C.曹雪芹既是小说故事的亲历者,也是故事的叙述者。
D.不同人物对小说的不同命名,体现了小说主题的丰富性。
3.请根据“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简要概括当时小说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4.作者以顽石口吻写的偈诗有“无材可去补苍天”句,意蕴丰富。请说说你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2023-11-23更新 | 240次组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1)脂砚斋曾评价香菱“根基不让迎探”,可惜“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请简述小说《红楼梦》中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是宝玉对香菱之叹:人有不为境遇所消磨的先天禀赋或心灵素质。其实,《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这样的特点。请从宝玉、探春、湘云和妙玉中任选两人,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谈一谈。
2024-05-16更新 | 213次组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文字描写了贾府中的院落,请分别指出其主人是谁?并根据材料概括相应人物的形象特点。

(1)“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2)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3)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2024-04-21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