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茹志鹃(1925-1998)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52 题号:210349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归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干部又来了”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展现了抗战时期军民一家、干群团结的氛围。
B.“我”看到“通讯员”不是那个通讯员时心情释然,这说明“我”轻视伤员。
C.“‘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展示了新媳妇性格暴躁的一面。
D.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没有表现战争的残酷,但却充分表现了新媳妇的善良。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理起了重要作用。
B.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既助推了情节发展,又有利于深化主题。
C.小说两次写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其内涵完全一样。
D.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小说节选部分对通讯员的牺牲只是借他人之口简单交代,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4.著名作家茅盾说这篇小说是“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新媳妇这一形象身上所体现的感人之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材料二,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材料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材料二写香雪的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3.请根据小说的特点,分别给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21更新 | 2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香雪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儿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颤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看来这不是梦,一切都是真的,她确实离开姐妹们,站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火车上了。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凤娇!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着力描写通讯员牺牲的过程,并集中描写新媳妇的种种行为和反应,让小说的高潮部分弥漫着深深的忧伤和浓重的悲凉。
B.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有联系小说中人物的作用,白色百合花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美好的品质。
C.文本二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如通过描写香雪执着地追求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坚定的性格特征。
D.文本一和文本二有着相近的风格,既不以情节取胜,又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塑造得清新美好。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有着丰富内涵,“破洞”主要表现他的节俭,“馒头”主要表现他对“我”的关爱。
B.香雪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女生换铅笔盒,表现出山里姑娘们对物质的向往与追求,也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风貌。
C.两则文本表现了不同时代感人的青春情怀,文本一侧重写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文本二侧重写改革开放时期女学生和香雪之间的美好情感。
D.文本一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牺牲”“献被”等情节连接起来,结构严谨有序。
3.细节是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新媳妇为小通讯员“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和香雪“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这两处文本细节,简要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4.文学社新一期校刊的主题为“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小通讯员和香雪被推荐为“最美的中国青年”候选人,请根据他们的事迹,任选一个,为他/她写一段推荐词,不超过120字。
2023-11-20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走严庄(节选)

茹志娟

雪,悄无声息地飘落着,附近一棵蛀空了的老树,给雪压得发出轧轧的声音,然后轰通一声,折断了倒在地上。远近的村庄,不时闪出一星两星的灯光,这家那家的屋顶烟囱里时不时有火星冒出,淮海前线的军民在欢度一九四八年最后的几个小时。

我能想象,严庄和这里一样,大地上覆盖着白雪,人们住在新屋里,在过年。收黎子呢,她也许正盘坐在暖炕上,雪越下越大了,路上那一行脚印,已蒙上了一层新雪。我极力地想象着收黎子现在的形象。前面响着鞭子,来了一个大车队,赶车的都是女的,为首的一个,个子不高,头发和嘴巴都裹在一块大肩布里,只露出一对秀长的眼睛,她拉着马笼头,大步大步地走来。

我想:沿这条路向前,就是前沿阵地,她们这是要把车子朝哪里赶啊?

“同志,你们车上装的什么?”我拦住了她们,为首的那个喝住了牲口,上上下下地打量了我一番,然后说道:“粮食!”

“你们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你们要把粮食往哪里运啊?”

“不知道,咱们是跟咱队长走!”

“哪一位是队长?”我看定了为首那个秀长眼睛的,可是她朝我笑了笑,说:“不是我,喏!”她向雪地上的脚印点了点头说:“我们队长前头联络去了,我们跟着她的脚印走,不会错的。”

“这样走多冒险,要是你们队长摸到敌人那里去了呢?”

女民工先是愣了,接着,那个秀长眼睛的噗地一声笑了,回头对同伴们说道,“咱们的队长会摸到敌人那里去?”

“哈哈哈……”于是所有的女民工都一齐大笑起来,她们在笑我,笑得毫不留情。

“打碾庄,打济南,咱队长都到过前线,她会摸到敌人那里去?”女民工自豪地说道。看样子她们有一位极能干、威信极高的队长。

“同志,不管怎么说你们大车不能再往前走。”我还是耐心地说。

“不行,没队长的命令,咱不能停。”那个秀长眼睛的说着,便一扬鞭子要走。正这时,突然空中亮了一串耀眼的照明弹,霎时,树影摇摇,雪花像一只只白蝴蝶,在强烈的亮光中飞舞,四周一片银白。十来个雄赳赳的女民工,更加鲜明地站在我面前。

我仔细地,一个一个地看着,寻找着,我总觉得在她们中间,会有那张熟悉的脸。这当然是痴想,她们拉着牲口的笼头,赶着车,一个个从我面前走过,沿着她们队长的脚印走去。

“喂!同志,你们队长叫什么名字?”我忽然觉得非问问这位队长的名字不可了。

“严正英!”远远传来女民工的回答。

“严正英!”我说不出我是高兴还是失望,“为什么不是收黎子呢?”

回到驻地,我吹灯睡下。半夜里,我给一阵窃窃的笑声惊醒了。

“粮食送前线,送前线,枪声都听不见,就算送到前线啦?”这是那个秀长眼睛的声音,话语当中,好像要把粮食送到阵地上去,才算送到了前线。

“叫我们送后勤部呀。后勤部,后勤部,总要靠后一些的呀!”

“谁说靠后一些?你没听队长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处处要比解放军先走一步呢!”

我刚想去凑个热闹,突然屋门开了,雪花和寒气扑进屋来。跟着,进来一位妇女,这是幻象还是真实?是她,是收黎子。她穿着一件男人的棉袍,前襟撩起,扎在腰间,头上包着手巾,两颊冻得绯红,站在当门说道:“大嫂子,大妹子,牲口喂饱了,人也暖和了,我们走吧!”

“收黎子!”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

“啊!”她走到我床前,看清是我,呆住了,然后两手紧紧地箍住了我。

“好吧,严庄?”话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好,好,都好。今年麦子收得很好,秋粮也不错。春上来全也参加了队伍。”

“原来你认识咱们队长啊!”这时,那些快乐的女民工又奇怪又高兴地围着我们,压在我们的肩上。

“你看,她会摸到敌人那里去吗?”秀长眼睛自豪地瞥了自己队长一眼,仍没忘记我在路上说的那句话。

“是,她不会。”我看着收黎子,心里想起那个盘腿坐在炕上的妇女。

“你,你怎么改了名字?”

“入党的时候,支部给我起的。”收黎子还是那样沉静而有些羞涩地说。

是她到过济南碾庄的前线?到过那炮火纷飞的前线?我想起她席地坐在废墟上,静静地用马尾修补面筛的事来。是她,是这位收黎子。其实,这一点也不难想象。

“房子呢?都盖好了?”这些话都不是我想说的,可是说出来了。

“盖好了,早盖好了。”收黎子话还没说完,原先坐在我铺边的妇女俏皮地接过去说:“瞧,咱队长倒看到了熟人,咱那个大妹子,怎么偏偏找不到她那个人呢!”

“哈哈……”这一阵大笑,惊得院里的马长声嘶叫起来,收黎子站起身说道,“天不早了,等我把粮车送到地方,完成了任务,回头再来看你。”说着就带着妇女们,一阵风似地走出门去。一会儿,门外响起清脆的鞭声,马喷着鼻子,车声辘辘地走了。

东边天上已微微露白,敌人的运输飞机又嗡嗡地响着,想来冒雪空投;但在白雪的掩盖下,它们找不到方位,只能在上空呜鸣哀鸣。我披衣起床看见门外雪地上,到处是极深的车辙和脚印,逶迤向南而去。

【注】《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讲述的是第三次路过严庄的故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蛀空的老树给雪压折”这一景象,既写出自然环境的静谧,也暗示社会背景,腐朽的反动势力将要被人民推翻。
B.女民工笑我,“笑得毫不留情”,既写出女民工爽朗的性格,体现出她们对队长的信任,也从侧面写出队长威信高、能力强。
C.文章写回忆中收黎子盘坐在暖炕上的情景,与“我”再次见到她的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收黎子在党领导下的进步与成长。
D.“我总觉得在她们中间,会有那张熟悉的脸”,说明“我”渴盼见到收黎子,同时也渴盼收黎子能够进步,参加革命工作。
2.关于文中“秀长眼睛的”女民工的言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见她时,她“拉着马笼头,大步大步地走来”,显示出她性格豪爽的一面。
B.“不行,没队长的命令,咱不能停”,一句话就看出她对队长的信任和拥护。
C.“枪声都听不见,就算送到前线啦?”从反问语气中透露出她的勇敢和顽强。
D.“你看,她会摸到敌人那里去吗?”她以嘲讽方式反击“我”对队长的误解。
3.本文和《百合花》一样,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茹志娟在《风格应该多样化》中说:“短篇不可能完成长篇作品所能承担的任务,但可以以小见大。”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
2023-02-12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