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12 题号:2106015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注】①《问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问“众人”,“众人”却无一人知道秋在哪里?起笔即不凡,见花又见人。
B.“负手”,写出了“访菊”之人的闲适;“喃喃”二字,则是“叩问”的细节描摹。
C.颈联“圃露庭霜”描绘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透着一种清新悠然之美。
D.全诗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之韵味。
2.《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新”在何处?
【知识点】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夜书怀

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注释】①尚少:典出白发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寒”字写冬夜之冷,“永”字写冬夜之长,渲染了一种低沉冷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夜漏宫中发”一句,借宫中传出的夜漏之声表现深夜的寂静,同时衬托出诗人心中的落寞、惆怅。
C.“木衰澄清月”一句写叶子凋零之后的光秃树干与澄澈清明的月色,营造了一种清凉空明的意境。
D.朝服在身,映照的是颓唐的容颜;灯光火红,投射的是斑白的鬓发,从中凸显出作者内心的伤感。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哪些情思?请结合词句分析。
2020-05-07更新 | 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衣

【北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犹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拘无束。
C.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D.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2.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0-09-18更新 | 1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中书寓直

白居易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沉沉。

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

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

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注:①南山: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词头:朝廷命词臣撰拟诏敕时的摘由或提要。③彩笔: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夜间在中书省值班,对自己的身世经历有所感悟,因而写作了这首诗。
B.颔联和颈联对仗很工整,押平声韵,音韵和谐,自然贴切,算得上是工对。
C.本诗语言质朴含蓄、言近旨远,这和白居易部分通俗易懂的诗歌有所不同。
D.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本诗用了借代、比喻、用典、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2020-12-24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