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2280866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插秋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田家

韦应物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劳苦,勤劳,

两首诗歌都写劳作,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1】《江城子》这首词的题目中有“记梦”二字,词人在梦中梦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8-12更新 | 63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人生苦短的悲凉,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行乐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展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怀古”赞扬孙权、刘义隆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
C.《劝学》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设喻贴近生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有侧重,句式富于变化,明白易懂,毫无板滞之感。
D.《赤壁赋》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反映了作者由最初的苦闷到最终归于旷达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24-02-24更新 | 58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3】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对姜夔《扬州慢》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残破,表达悲凉痛惜之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2016-11-18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