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曹雪芹(1715-1764)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9 题号:4665785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文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前文回答贾母的话不同(她回答贾母的话是“只刚念了《四书》”),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论,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摔玉”是宝玉出场后的一个惊人之举,宝玉“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举动有怎样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时值暮春之际,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说得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①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

众人来看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宝玉笑道:这词上我们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了《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

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探春笑道: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么快,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看,已将烬了。李纨笑道:这算输了。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

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众人笑道: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纵然好,也算不得。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悲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宝钗笑道:总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宝琴笑道:我们自然受罚,但不知交白卷子的又怎么罚?李纨道:不用忙,这定要重重罚他,下次为例。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蜂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探春道:紫鹃也学小气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听了,赶着命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拔矍子的,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笑道:果然。因回头向翠墨笑道:你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在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将一个大红蝙蝠取来。④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湘云提议,林黛玉起社填词,限定几个小调写作“柳絮词”后,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所作“柳絮词”各具特色。
B.薛宝钗认为林黛玉、薛宝琴二人创作的“柳絮词”过于伤悲,而她创作的这首《临江仙》夸赞柳絮,众人认为不落俗套。
C.“蕉丫头”“蕉下客”是探春,“潇湘妃子”是林黛玉,“枕霞”是史湘云,这些诗社里的别号来源多与居住环境有关。
D.文本中的“柳絮词”等诗词是《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融合在小说的情节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动作描写,进行细节刻画,巧妙暗示了黛玉考虑细致、周到。
B.②句语义紧承上文,引出下文宝玉提笔续词,单独成段,凸显李纨的重要。
C.③句中的“卷”,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及柳絮的轻盈。
D.④句以宝钗放风筝收束全文,与前文多处宝钗言语相呼应,形成表现张力。
3.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在节选部分,史湘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4.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小说的语言同样如此。试从本文选三个人物,分析其所作“柳絮词”暗示了人物怎样的命运结局。
2023-07-21更新 | 1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萝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爱物儿?有啥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呢。”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桃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约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筋儿拔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挣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盼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哈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她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抹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得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么拜,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她说得粗都,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这体现了周瑞家的善良和体贴。
C.刘姥姥说到为难处推板儿说话,并非真要板儿去说些求人的话,而是给自己一点遮掩,这点凤姐也看出来了。
D.贾府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在刘姥姥那里已经是难得的救急金了,此细节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作者直接运用肖像、动作的正面描写手法,把王熙凤的威严、圆滑、处事周全刻画得栩栩如生。
B.本文以刘姥姥进荣国府的见闻为线索,对贾府的奢侈生活进行了客观描述,映射出贫富悬殊的鲜明对比。
C.王熙凤命人传饭这一情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熙凤的礼节周到,又为她向周瑞家的询问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D.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先被“匣子”吓一大跳,又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好容易看见王熙凤,然而见面之后,先叙闲话,再被传饭,饭毕才得到王熙凤的回复,情节曲折顿挫,意味深长。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凤姐是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023-04-06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菱学诗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蔓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蔓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顽,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蔓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香菱听了心下不信,料着是他们瞒哄自己的话,还只管问黛玉宝钗等。他俩果然称赞。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黛玉教香菱学诗之初,坚决反对香菱读陆游的诗,认为陆诗过于浅白。
B.香菱读王维的诗句颇有心得,因为王维各诗景象,她都有过亲身经历。
C.黛玉认为香菱虽然熟读了王维的诗,但被王诗束缚,以至于用词不雅。
D.探春说香菱如果学会做诗也可以上惜春的画,以此玩笑鼓励香菱学诗。
2.黛玉对香菱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结合本段节选,分析黛玉为何有资格香菱的老师。
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香菱所作的三首诗的作用。
2022-11-19更新 | 1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