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 题号:587886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两处□的标点符号应为
A.逗号和句号B.逗号和冒号C.分号和冒号D.分号和句号
2.与画横线句子类型一致的是
A.出来吧,你们!
B.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C.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对文段中加点的“中国人”“苟活者”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B.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除“真的猛士”以外的中国人。
C.前者指中国的反动派,后者指一般的中国人。
D.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
2.对文段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这句话意在说明烈士牺牲的影响,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舞。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说不出话”的原因的一项是(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为反动当局的凶残暴行而愤怒得说不出话来。
C.为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出离愤怒,所以说不出话来。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2017-03-14更新 | 1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3.文章最后说:“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17-03-25更新 | 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③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④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摘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第①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简洁、明了、准确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
B.本段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词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调换。
C.“运用脑髓”的意思指思考,需要啥要先拿定主意。
D.“放出眼光”指分辨好坏,认真挑选;“自己来拿”是说有目的地动手。
2.第②段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昏蛋”的态度是不敢接触(或逃避主义)
B.“孱头”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虚无主义)
C.“废物”的态度是全盘接受(或投降主义)
D.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有其正确的地方。
3.第③段中“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D.“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2022-02-17更新 | 5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