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商隐(813-85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802184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刘司户蕡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①刘司户蕡:唐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因宦官证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路人之口写刘蕡一心为国却遭贬谪,委实冤枉,比直说更有力。
B.诗人运用贾谊和孙弘之典,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刘蕡不被重用的惋惜。
C.刘蕡客死异乡,沉冤难诉;诗人异常悲伤,隔江频回首,对空惟抚膺。
D.诗歌前四句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痛哭情状。
2.纪昀评本诗“结法甚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商隐(813-858)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B.颔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这两句诗各用一典,衔接非常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C.颈联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且两幅画面色调相同。
D.尾联在行文上有一个“反跌”:上句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接着就补了下句,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020-11-02更新 | 2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富平少侯

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注]①富平少侯:汉代景帝时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年仅13岁就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②《西京杂记》载:韩嫣好弹,以金为弹丸,所失者日有十余。儿童闻嫣出弹,随之,拾焉。③银床:井上的轱辘架。④锼(sōu):镂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中,作者用“七国”“三边”两个数量词,简明形象地呈现出国事艰危,边境紧张的局势。
B.首联逆笔取势,先言不恤国事,再点“十三”已袭承爵位,凸显了“未到忧”与“身居高位”的矛盾。
C.颔联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位无知豪奢、妄自尊大的纨绔形象,“不收”和‘却惜”流露出揶揄之情。
D.颈联借“彩树”“绣檀”等烘托出少侯居所环境的华美雅致,由“灯”“枕”过渡到尾联,细密严谨。
2.尾联“莫愁”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021-01-19更新 | 11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唐首诗,完成各题。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乌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①开成三年,李商隐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泥潭,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他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②夹城:城门外的曲城。③并;更。④微注: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⑤越乌:南方的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点明时间、地点,事情,即清和的初夏,深居简出的诗人凭高远眺城外的曲城。
B.颈联写诗人看到了在远处的楼阁。近处夕阳柔和的余晖透过小窗,带来了一线光明。
C.尾联写雨后天晴的傍晚,越鸟的巢穴干了,归飞越鸟体态尤显轻盈。“越鸟”有自况的意味。
D.全诗写景细致而生动。诗人把对人生际遇、自身命运的联想融人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来分别赏析诗歌颔联的上句和下句。
2020-05-07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