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 姓名称谓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88 题号:8206558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18-19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8]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下列对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B.“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可畏惟人”的“人”实为“民”,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古代君王为了显示威严, 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D.“下愚”意为最 “愚昧无知的人”。此为谦辞,用作自称。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 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2020-04-22更新 | 13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铭,放在墓里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记叙死者姓氏、生平等,称为“志”,多用散文;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苏轼评论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C.《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序”,也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
D.《放鹤亭记》在宋代的亭台楼记中是别致的,独具一格的,文章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于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大家手笔,轻描淡写,点化议论,为我们构筑了一篇情理兼备、文采斐然的小品文,千百年来,盛读不衰。
2019-05-11更新 | 14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是封建时代官员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
D.“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2019-07-01更新 | 3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