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4 题号:926742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 题①

刘眘shèn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②:刘眘(慎)虚:唐开元进士,为人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侣。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B.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
C.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D.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汾阴行①(节选)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注】①本诗吟咏的是汉武帝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老”指的是老人,首句借“故老”引出感叹,这比诗人直接“长叹”更有感染力。
B.诗人在五六句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于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悲伤和盛衰无常的慨叹。
C.这首诗结尾两句与李白《越中览古》中“只今惟有鹧鸪飞”均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法。
D.诗作语言浅易,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诗的第三、四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9-04-07更新 | 1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段,长鞭紫陌野游盒。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闹。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骢马青色的皮毛配以金饰的笼头和洁白似玉的马鞍,华贵不凡。
B.颔联写骢马的敏捷、矫健,“朝”“暮”极言时间短促,“东道”至“河源”写空间的阔远,表现出骢马飞奔的雄风。
C.颈联刻画骢马的功业和德性。这是一匹汗血宝马,它跟随主人征战沙场,不惧边地艰苦,不惧伤痛严寒。
D.前三联写外在美,第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这首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8-12更新 | 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
B.“笳鼓喧喧汉将营”写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
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
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
2.《汇编唐诗十集》评价此诗“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
2020-02-07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