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94956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诸驸马中,尤爱殷。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及燕师日逼,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燕兵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沮。而凤阳守徐安亦拆浮桥,绝舟楫以遏燕。燕兵乃涉泗,出天长,取道扬州。

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殷畜养亡命,帝曰:“朕自处之。”因谕户部考定公、侯、驸马、伯仪仗从人之数,而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送辽东。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遣官为殷治丧,荣定,而封许成为永新伯。

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谓深、曦实杀殷,请于帝,断二人手足,剖其肠祭殷,遂自经死。十二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八月,年七十一。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B.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C.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D.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2.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
B.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本是汉代官名,指驸马都尉。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并非实官。
C.谥,古代王侯将相、著名人物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行追加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天性恭敬谨慎,富有谋略,善于骑射。在驸马之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他。
B.燕王以进香为名派使者向梅殷借路。梅殷以先皇有禁令,不遵守为不孝为由加以拒绝,燕王大怒。
C.燕王即帝位后,梅殷仍拥兵淮上,成祖逼迫公主咬破指头写成血书递交梅殷。梅殷收到血书之后恸哭不已,于是返回京城。
D.梅殷溺死的真相大白之后,成祖派遣官员为梅殷办理丧事,追封他为永新伯,并且封梅殷的两个儿子为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2)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赢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尚宝卿,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忠节,敕有司建祠。

(节选自《明史·鹿善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B.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C.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D.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即丁内艰,指朝廷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需停职回乡守孝。
B.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C.起,指起用人任以官职;迁,古指调动官职,这里指提升官职。
D.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善继灵活变通,关心边事。担任户部主事时皇帝坚持把运往朝廷的金花银收入国库,鹿善继不死守旧制,要把这些金花银转拨为边塞的军饷。
B.鹿善继擅于谋划,深入士卒。他深受大学士孙承宗信任,在替孙承宗做赞画时,谋划有方,开疆拓土,收复了不少失地,其间深入边塞慰劳将卒。
C.鹿善继很重情义,不惧奸佞。在杨、左及周顺吕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为救助他们,先后多次为他们筹措了数百两黄金。
D.鹿善继大义凛然,忠贞爱国。大清军队攻打定兴,鹿善继入城与知州薛一鹗等一起坚守城池,六天后定兴城被攻破,他以身许国,谥封为“忠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夺善继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
(2)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2020-04-26更新 | 4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中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上曰:“广食几何,而多若是?”左右曰:“黄米,金也。白米,银也。”上怒,籍之。十五年正月,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翁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上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B.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C.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D.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古代新君即位后,往往会于次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打猎、游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意思相近。
C.“籍没之”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两句中的“没”含义相同。
D.“翼日,上崩”与《促织》“翼日进宰”中的“翼日”意思相同,其中的“翼”是通假字,通“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果断驱逐奸佞,他即位后,虽然大赦天下,但并没有放过先朝那些罪大恶极的奸臣,而是将他们几乎全放逐、斥退。
B.明孝宗能够人尽其才,任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任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任用善于讽谏的王鏊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器重刘大夏,刘大夏一年之中两次请求从两广总督上离任,都没有被准许,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D.明孝宗善于改正过错,听到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猎之事,能够醒悟;宠信宦官李广,至其权倾朝野,最终赐给他毒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2)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
5.谷应泰的“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2023-01-16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远,怀远人。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南军驻德州,运道出徐、沛间。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人插柳一枝于背经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焚粮舟数万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南将袁宇三万骑来追伏兵击败之建文四年正月,燕军驻蠡县。远分哨至藁城,遇德州将葛进步骑万余,乘冰渡滹沱河。远迎击之。进系马林间,以步兵接战。远佯却,潜分兵出其后,解所系马,再战,进引退失马,遂大败。斩首四千,获马千匹。成祖以岁首大捷,赐书嘉劳曰:“将军以轻骑八百,破敌数万,出奇应变,虽古名将不过也。”复遣哨淮上,败守淮将士,斩千余级。累功为都督佥事,封安平侯,禄千石,予世伯。先是,本雅失里杀使臣郭骥,帝大怒,发兵讨之。既从丘福出塞,至胪朐河。遇游骑,击败之,遂渡河,获其尚书一人,饮之酒,问本雅失里所在。尚书言:“闻大兵来,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以尚书为向导,直薄敌营,战二日,每战,敌辄佯败引去,福锐意乘之。远谏曰:“将军轻信敌间,悬军转斗。敌示弱诱我深入,进必不利,退则惧为所乘,独可结营自固。昼扬旗伐鼓,出奇兵与挑战;夜多燃炬鸣炮,张军势,使彼莫测。俟我军毕至,并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师而还。”王聪亦力言不可。福皆不听,厉声曰:“违命者斩!”即先驰,士卒随行。控马者皆泣下。诸将不得已与俱。俄而敌大至,围之数重。聪战死,福及诸将皆被执遇害。师败,远帅五百骑突阵,杀数百人,马蹶被执,骂不绝口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国公,谥忠壮。

(节选自《明史·丘福、李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经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焚粮舟数万/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南将袁宇三万骑来追伏兵/击败之/
B.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经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焚粮舟数万/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南将袁宇三万骑来追/伏兵击败之/
C.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经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焚粮舟数万/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南将袁宇三万骑来追伏兵/击败之/
D.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经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焚粮舟数万/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南将袁宇三万骑来追/伏兵击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文,明朝第二位皇帝的年号,古代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称年号纪年法。
B.赐书,指皇帝给臣下写信,也可以指君王赐给的书籍或用于称人来信的敬辞。
C.券,即铁券,颁赐给功臣之物,金属制成,形如瓦,作为其记功免罪的凭证。
D.麾,本指指挥军队的旌旗,文中“麾”与“八百里分麾下炙”的“麾”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远足智多谋,屡立赫赫战功。他利用智谋,烧毁了南军数万粮舟,后来在滹沱河迎击葛进步骑,出奇制胜,受到皇帝亲笔嘉奖和赐封侯爵。
B.李远耿介坦率,敢于直言进谏。面对丘福的轻敌冒进之举,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丘福是轻信敌军间谍,并指出丘福继续前进的想法必然导致失败。
C.李远冷静沉稳,很有先见之明。他曾以少敌多,大败对手,但面对本雅失里的示弱并没有失去理智判断,而是建议扎营固守,等待合适战机。
D.李远英勇忠义,为国浴血奋战。他被本雅失里的大军围困,王聪战死,丘福被杀,李远以寡敌众,想杀出重围,因马倒被俘,最终慷慨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佯却,潜分兵出其后,解所系马,再战,进引退失马,遂大败。
(2)福大喜,以尚书为向导,直薄敌营,战二日,每战,敌辄佯败引去,福锐意乘之。
5.李远为什么劝丘福要扎营固守?劝谏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0-12-04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