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路遥(1949-1992)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9 题号:96829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大年三十,这是农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用袄袖子抹了抹嘴,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对我说:“把你那个唱歌匣匣拿出来,咱好好听一听。”我取出收录机,放他爱听的韩起祥说书。父亲半闭着眼睛,一边听,一边用手悠闲地捋着下巴上的一撮黄山羊胡子。说到热闹处,急促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哒板声响成一片,好像一把铲子正在烧红的铁锅里飞快地搅动着爆炒的豆子。父亲情绪高涨,竟也跟着老韩嚷嚷起来,手舞足蹈,又说又唱。

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大搞基建,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咱家里就更别提了,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怎么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门市部的门却早已关了。过年,人家早下班了。我长叹了一口气,真想放开声哭一场。不过我来到后门,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敲门。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门。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我忙开口说自己是县上书记的亲戚,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胖头起先不相信。他打量了我半天,后来大概又有点信了。”

“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我原来只想割二斤,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可是,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但那个胖干部还是明显地嘲笑书记的这个穷酸亲戚。他当然没说,我是从他脸上看出来的。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在街上,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是高家村的高五,穿一件烂棉袄,和我一块当民工的。他老婆有病,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他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给他撒谎说,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比父亲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年代过年的情形,使读者在平静的叙述中看出人性日常美的素朴,以及那种无言的悲剧感和喜剧感。
B.小说对父亲听说书的描写极富表现力,用“半闭”“捋”等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听书时悠闲自得的样子。
C.小说中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D.小说注重从环境和小人物等方面让读者感受那个时代。作者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又通过父亲这个普通的农民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2.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把父亲的叙述作为主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章(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 第二章(节选)

路遥

(1)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除过几个令人敬畏的机关——如县革委会、县武装部和县公安局外,他差不多在许多机关的院子里都转过了——大多是假装上厕所而哄过门房老头进去的。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位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

(2)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底是怎么回事。润生说这书是他姐的——润生他姐在县城教书,很少回家来;这书是润生他妈从城里拿回来夹鞋样的。

(3)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4)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5)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6)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较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7)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8)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班主任主持,班长顾养民念报纸。孙少平一句也没听,低着头悄悄在桌子下面看小说。他根本没有发现跛女子给班主任老师示意他的不轨行为。直等到老师走到他面前,把书从他手里一把夺过之后,他才猛地惊呆了。全班顿时哄堂大笑。顾养民不念报了,他看来似乎是一副局外人的样子,但孙少平觉得班长分明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看老师怎样处置他呀。

(9)班主任把没收的书放在讲桌上,先没说什么,让顾养民接着往下念。

(10)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11)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而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小的事情。这件事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在众人散尽而他一个人去取自己那两个黑馍——每当这样的时候,他总能看见另外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

(12)当然,在起先的时候,他和那个叫郝红梅的女生都是毫不相干地各自拿了自己的馍就离开了。

(13)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从此以后,这种眼睛的“交谈”就越来越多了。

(14)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这种年龄的男青年,又刚刚有了一点文化,往往爱给一些“洋女生”献殷勤。尤其是刚从农村来的男生,在他们的眼里,城里干部的女儿都好像是下凡的仙女。当然,这般年龄的男女青年还说不上正经八板地谈恋爱,但他们无疑已经浮浅地懂得了这种事,并且正因为刚懂得,因此比那些有过经历的人具有更大的激情。唉,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年龄呢?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

(15)孙少平目前还没有到这样的地步。他只是感到,在他如此潦倒的生活中,有一个姑娘用这样亲切而善意的目光在关注他,使他感到无限温暖。她那可怜的、清瘦的脸颊,她那细长的脖项,她那刚能遮住羞丑的破烂衣衫,都在他的内心荡漾起一种春水般的波澜。

(16)他们用眼睛这样“交谈”了一些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她取完那两个黑面馍,迟疑地走到他跟前,小声问他:“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

(17)“《红岩》。我在县文化馆借的。”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着自己手里的那两个黑东西。“那里面有个江姐……”她本来不紧张,但看他这样不自在,声音也有点不自然了。

(18)他赶忙说:“是。后来牺牲了……很悲壮!”他加添了一个自认为很出色的词,头仍然低着。

(19)“还有一个双枪老太婆。”她又说。

(20)“你也看过这书?”他现在才敢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我没看过。以前听我爸说过里面的故事。”

(21)“你爸?你爸看过?”

(22)“嗯。”

(23)“你爸在?……”少平显然有点惊讶这位穿戴破烂的女生,她父亲竟然看过《红岩》,因此弄不明白她父亲是干什么的了。“我爸是农民,成分不好,是地主,不,我爷爷是地主,所以……”

(24)“那你爸上过学?”

(25)“我爸没上过。我爷上过。我爸的字是我爷教的。我爷早死了……我没看过《红岩》小说,但我会唱《红岩》歌剧里的歌。我的名字就是我爸从这歌词里面取的。那歌剧里有一句歌词是:红岩上,红梅开……”

(26)她这样轻声慢语地说着,他呆呆地听着。

(27)她突然红着脸说:“你的书还了没有?”

(28)他说:“还没。”

(29)“能不能借我看一下?”

(30)“能!”他爽快地回答。

(31)于是,第二天他就把书交到了她的手里。

(32)在这以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郝红梅看。无论是他给她借书,还是她给他还书,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是悄悄进行的。他们都知道,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这样过分亲密的交往,如果让班里的同学们发现了,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那他们也就别想安宁地过日子了!


注: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发表《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1.以下对《平凡的世界》内容分析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几次提到孙少平取黑馍,少平的动作和心理有所不同。第一处是“躲避”,因为贫穷带来的敏感的自尊心。“望着”“怔了好一会”中有对对方同样迟拿馍、同样贫穷的猜测和惺惺相惜之情。
B.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C.全书开头提到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是清明。
D.田润叶经过一段波澜起伏的爱情周折,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她不情愿的结局,她最终嫁给了李向前。
2.选文主要写主人公孙少平在县城上高中期间的课余生活,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
3.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0-02-02更新 | 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腊梅

路遥

她呆呆地立在窗前,叹了一口气,过来在水瓶里取出那枝腊梅花,久久地看着,两颗泪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挂在了脸蛋上。生活啊,生活,你把人逼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记得半年前,她冯玉琴还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劳动。当然,生活是苦一些,一年半载,见点白面星儿都难。可是,精神是自由的、畅快的。她和她幼年时一起长大的康庄哥一块出山劳动,一块谈天说地,生活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甜味。现在,整天白米白面、肉上肉下,但她觉得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不痛快。

她记得,是那件意外的事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的变化。

那天,吴所长来到了他们村,说是什么部有个领导人要来这地区检查工作,她亲自出动来他们这里寻找当地出的一些土特产。结果发现她长得漂亮。于是,她就和他们那里出的土特产一起被吴所长带回了这个城市。所长说地区招待所是全地区的门面,非得要相貌好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当时,她自己对这事倒也不是那么热心。这也不是说不愿意来城里工作,而主要是觉得利用自己的好相貌来参加工作,心里感到很不美气。但她亲爱的康庄哥竭力支持她来。他对她说:咱高中毕业,大学考不上,又没靠山和后门,什么出路也没了。你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个机会,千万不敢耽搁了。康庄哥的话说动了她的心,她就来了,可是不久,她就明白了,所长这么热心地把她带来当服务员,并不单是要拿她的好相貌来为这个地区撑门面,而是给她的儿子找媳妇哩!

尽管她和康庄哥从来也没说出过我爱你,但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事情。再说,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康庄,她也不会爱所长的儿子的。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享受不了这种荣华富贵。她要是跟了地委书记的儿子,她将是这个家庭和她丈夫的奴隶——尽管物质上她一生可能会富有,但精神上她肯定将会是一个奴隶。抛开这些不说,她也根本不喜欢所长的儿子——别看他爸是地委书记!可是这母子俩却不歇心,甚至专门把地委书记拉来看了她一回。所长还给旁人话言话语说,她的合同期到年度就要满了,能不能转正还是个问题。所长说她很急,因为地委最近有了新精神,说马上要精简一批合同工哩。她知道这是所长捎话给她听,威胁她哩。

窗外已经听见风的吼叫声了,雪粒像沙子似的敲打着玻璃窗。她仍然站在灯前,脸上挂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出神地看着那一枝金黄色的、放着凛冽清香的腊梅花。

突然,她听见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站起来去开门。随着打开的门板,风雪裹进了一个人。她定眼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她想着和盼着的康庄哥啊!

这的确是康庄,她看见他带着很不自然的笑容站在她的面前,两只手互相局促地搓着。原来很削瘦的他,现在居然脸盘胖胖的,有点城里人说的发福的样子。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似乎比原来也黑亮了一些。身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涤卡衣服,新倒是很新,但上面似乎沾着许多油腻,显得很污脏。

琴,自从你和地委书记的儿子订婚后,你们所长就打发人把我从村里叫上来,给我找了这么个工作,所长说是你吩咐他们一定要照顾一下我……

骗人!骗人!这完全是骗人!她没等他说完,便发疯似的喊起来。

这我很快就知道了,你们实际上还并没订婚哩。康庄平静地接着说,可我反复想了,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底低了头。唉!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算吃上公家一碗饭了。炊事员听起来不高雅,可工资不少,连补贴下来,一月七十多块钱哩……

过了一会儿,康庄抬起头,带着一种哭音拉调,说:好琴哩!我思来想去,咱可再不能回咱那穷山沟啊!我再过一个月就要转正哩!说心里话,好不容易吃上公家这碗饭,我撂不下这工作!实说,我爱你着哩!但一想回去就要受一辈子苦,撑不下来啊……

咦?这寒冬腊月还有开花的东西哩?水瓶里插的那是什么花?还没见过哩!像年画上画的梅花嘛!叫我看这是真的还是纸做的假花……这个乡巴佬说着便带着惊异而稀罕的神色,向桌子这边走来。

她听见他走近了,猛一转身,大声吼道:别动!你的手,脏!

他没有看她,像一截木桩似的钉在那里。半天,他才笨拙地转过身子,跌跌撞撞摸到门口,走了。门外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在黑暗的雪夜里……

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静静地盯着桌子上的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她谛听着窗外猛烈的暴风雪的吼叫声,心里想:这严酷的暴风雪不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吗?它把世界上多少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生命都杀死了!但是,它奈何不得梅花啊!亲爱的腊梅花,你就是在这样的时候,金灿灿地开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里的物质条件虽然比农村更加优渥,但冯玉琴却更加喜欢农村的自由自在,这表现出她率性淳朴的性格特点。
B.冯玉琴因好相貌被吴所长选中,但她感到很不美气,这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而是因为她有自尊。
C.门外传来的一声深深的叹息,既是康庄对自己即将失去工作转正机会的唉声叹气,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
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不同的爱情抉择,并采用插叙的方式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2.关于冯玉琴与康庄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庄谈及冯玉琴订婚传言时情绪平静,冯玉琴的情绪却在崩溃边缘,对比鲜明。
B.康庄因为冯玉琴的缘故而得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他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C.康庄虽然说自己仍然爱着冯玉琴,但他这次前来却充当了招待所所长的说客。
D.康庄不知道水瓶里腊梅花的真假,这最终触怒了冯玉琴,宣告了两人感情的结束。
3.窗前那枝腊梅花在文中几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路遥逝世30周年时,澎湃新闻评价说:“路遥的现实主义中包裹着浪漫主义。”请结合这篇小说简要分析。
2023-07-04更新 | 2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加林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身体沉重得像受了重伤一般。他靠在铺盖卷上,眼睛茫然的望着对面墙,开口说:我的书教不成了……

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大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

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掉成了两瓣。

他父亲急的用瘦手摸着赤脚片,问:那他们叫谁教哩?

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着。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对于高玉德老两口子来说,今晚上这不幸的消息就像谁在他们的头上敲了一棍。他们首先心疼自己的独生子:他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嫩皮嫩肉的,往后漫长的艰苦劳动怎能熬下去呀!再说,加林这几年教书,挣的全劳力工分,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并不紧巴。要是儿子不教书了,又急忙不习惯劳动,他们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们老两口都老了,再不像往年,只靠四只手在地里刨挖,也能供养儿子上学求功名。想到所有这些可怕的后果,他们又难受,又恐慌。加林他妈在无声地啜泣;他爸虽然没哭,但看起来比哭还难受。老汉手把赤脚片摸了半天,开始自言自语叫起苦来:

明楼啊,你精过分了!你强过分了!仗你当个大队书记,什么不讲理的事你都敢做嘛!我加林好好地教了三年书,你三星今年才高中毕业嘛!你怎好意思整造我的娃娃哩?你不要理了,连脸也不要了?明楼!你做这事伤天理哩!

高玉德老汉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两行浑浊的老泪在皱纹脸上淌下来,流进了下巴上那一撮白胡子中间。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

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

他妈也过来扯着他的另一条光胳膊,也央告他说:你爸说得对对的!高明楼心眼子不对,你告他,咱这家人往后就没活路了……

高加林浑身硬得像一截子树桩,他鼻子口里喷着热气,根本不听二老的规劝,大声说:反正这样活受气,还不如和他狗日的拼了!兔子急了还咬一口哩,咱这人活成个啥了!我不管顶事不顶事,非告他不行!他说着,竭力想把两条光胳膊从四只衰老的手里挣脱出来。但那四只手把他抓得更紧了。两个老人哭成一气。他母亲摇摇晃晃的,几乎要摔倒了,嘴里一股劲央告说:好我的娃娃哩,你再犟,妈就给你下跪呀……

高加林一看父母亲的可怜相,鼻子一酸,一把扶住快要栽倒的母亲,头痛苦地摇了几下,说:妈妈,你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两个老人这才放开儿子,用手背手掌擦拭着脸上的泪水。高加林身子僵硬地靠在炕拦石上,沉重地低下头。外面,虽然不再打闪吼雷,雨仍然像瓢泼一样哗哗地倾倒着。河道里传来像怪兽一般咆哮的山洪声,令人毛骨悚然。

他妈见他平息下来,转到后面锅台上给他做饭去了。他父亲摸索着装起一锅烟,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他吸了一口烟,弯腰弓背地转到儿面前,思思谋谋地说:咱千万不敢告人家。可是,就这样还不行……是的,就这样不行!他决断地喊叫说。

高加林抬起头来,认真地听父亲另外还有什么惩罚高明楼的高见。

高玉德头低倾着吸烟,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过了好一会,他才扬起那饱经世故的庄稼人的老皱脸,对儿子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他又转过白发苍苍的头,给正在做饭的老伴安咐:加林他妈,你听着!你往后见了明楼家里的人,要给人家笑脸!明楼今年没栽起茄子,你明天把咱自留地的茄子摘上一筐送过去。可不要叫人家看出咱是专意讨好人家啊!唉!说来说去,咱加林今后的前途还要看人家照顾哩!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加林妈,你听见了没?

嗯……锅台那边传来一声几乎是哭一般的应承。

泪水终于从高加林的眼里涌出来了。他猛地转过身,一头扑在炕栏石上,伤心地痛哭起来。

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使得这个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

(节选自路遥《人生》第一章,有删改)

[注]民办教师: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村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既体现出父母对儿子的心疼,又表现出对以后家庭生活的担忧。
B.文中画横线处“浑身硬得像一截树桩”写出了高加林被人顶替之后内心的愤怒与无奈。
C.“老谋深算”“饱经世故”等词语,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与后文高玉德的“高见”形成反差。
D.高加林被辞退后,父母与他态度不同,体现了当时农村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思想差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内心独白与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叙事紧凑集中,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悬念迭出,一波三折。
B.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交替运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小说多次使用细节描写,如高玉德“手抖得划了十几根火柴才点着”“瘦手摸着赤脚片”,起到了“小细节大印象”的作用。
D.作者关注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着力描写高加林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悲剧人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特别注意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状态协调一致,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中说:“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矛盾性。”请结合文本分析高玉德与高加林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2023-05-21更新 | 4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