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9 题号:985732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继写冷风寒灯,一近一远,一冷一大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颈联写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人,临危无惧而弥坚。
D.尾联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2.本诗与《登高》一诗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1】

杜牧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张郎中,即张文规,出为安州刺史。公元841年,诗人途经安州,曾与张文规同游。本诗写于公元842年诗人再一次途经安州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雨将停未停,诗人和友人在朱阑边谈心,首联的“同倚”渲染了二人关系亲密。
B.去年看到的楼下流水,现在不知道流到哪里,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同游人的思念之情。
C.诗歌前四句追忆旧游,后四句重在渲染离愁,先记叙,后抒情,诗歌行文脉络分明。
D.诗人从去夏的相逢,写到今年的别离,语言自然,全诗寄寓了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2020-01-06更新 | 12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②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③“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先写兵戈未息,表明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再写三峡深夜美景,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感。
B.颈联中以千家野哭、数处夷歌写出了当时战乱的悲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C.尾联首句用典,写诸葛亮、公孙述等人物早已作古,表达了诗人对两位英雄的敬仰。
D.诗人由眼前情景想到国家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境遇,认为自己的孤独寂寥不算什么。
2.首联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2-23更新 | 1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贼平①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释: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送人北归,一个“独”字抒写出友人得归,自己却不能还乡的痛苦。
B.颔联中“旧国见青山”是说友人回到故乡,见到故园一切未变,让友人颇感欣慰。
C.颈联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D.本诗紧扣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乱平北还,到劫后的荒败之景,环环相扣。
2.本诗的颔联最为人所称赏,在全诗的章法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020-04-2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