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2 题号:987409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注】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找不到渡口,使子路问津。遇到两个隐者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捕捉了典型性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B.颔联“遥隔”指客所与诗人的故乡遥遥相隔,表现出了空间的遥远,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C.颈联“乡泪客中尽”,“尽”字将感情一泄无余;“孤帆天际看”运用对写手法将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
D.尾联先运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又以景结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归之情。
2.结合全诗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知识点】 孟浩然(689-740) 炼句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首联从正面写“所欲”,颔联从反面写“不欲”,颈联则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
B.尾联写了“凉风”和“蝉鸣”,这两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凉风瑟瑟,蝉鸣嘶嘶。
C.这首诗多处运用对偶,“一丘”对“三径”,“北土”对“东林”,“非吾愿”对“怀我师”。
D.诗显示出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特点,作者直抒胸臆,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
2.诗的尾句点出“悲”字,请结合前三联说说作者因何而“悲”。
2021-10-14更新 | 1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晚泊浔阳望庐山①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浔阳,现在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主峰。②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③东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
B.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C.尾联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浔阳的所见所闻,照应题目晚泊。
D.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2-01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本诗对仗的联数是(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未见江潮,先闻其声,巨大如雷鸣,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颈联直接描写江潮吞天卷地而来时,那声势浩大遮天当日的情景。
C.本诗写出作者观潮的全过程,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
D.本诗调动多感官多层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的气势。
3.本诗和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被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请从表达技巧上赏析两篇作品结尾句的异同。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022-06-11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