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2 题号:990457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归①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释】①本诗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诗人大历元年后逗留夔州期间所作,一说是诗人在大历三年作于湖北省公安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黄”字,本指入秋后树叶的颜色,此处活用为动词,描绘梧桐在秋霜浸染下变成黄色。
B.诗人在月色下回家,听到远处传来百姓捣洗白练的声音,觉得百姓的生活分外艰辛,心生悲哀之感。
C.颈联写诗人南渡和北归都行不通的尴尬处境,反映诗人心中迫切结束在长江一带漂泊的强烈愿望。
D.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契合律诗“起、承、转、合”的写法,格律严谨,情感真挚,富有意蕴。
2.本诗尾联与作者的另一首诗作《登高》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俯仰之间,高耸的岳阳楼和浩瀚的洞庭湖一览无余。
B.李诗颔联写了雁儿高飞带走愁苦,远处山峰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C.杜诗开头写诗人之前听说洞庭盛名,然而到如今才能实现登楼观赏的愿望。
D.杜诗颈联以一“无”一“有”,点明诗人没有亲朋音信,孤舟漂泊的凄苦处境。
2.李杜两诗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诗境和风格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1-07-23更新 | 2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继首联之后接着描写远方景象,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
C.杜甫诗歌注重对仗与炼字的特点,本诗前六句对仗,且十分工整;“翻”“洒”用得十分贴切,可称炼字的典范。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尾联将诗歌的情境推向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首尾相照。
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0-06-11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自己沉重的心情;用“独”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求。
D.尾联中,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019-07-14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