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题型:解答题-无机推断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0 题号:625532
现有四种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个不同周期,其原子序数总和为48。由它们可组成甲、乙、丙、丁四种单质和A、B、C、D四种化合物,其中甲、乙为非金属单质,丙、丁为金属单质;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丁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B的俗名__________,C物质的用途之一___________
(2)写出A+乙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条件下,丁与气态D可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若21.6g A与适量的乙反应生成B,A、B按上述图示转化为溶液I和溶液II(假设各步反应均恰好进行完全);向溶液I中通入________mol Cl2,经充分反应可恰好使溶质的组成与溶液II完全相同。
2011·江西·三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利用某粗矿(含有杂质MnO和)制取纯的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是_______;写出一种能够提高酸浸率的方法_______
(2)“酸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写出“酸浸”步骤所涉及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氧化”步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上述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
(4)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除了生成外,还有部分NaClO,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022-11-27更新 | 153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小组同学欲探究浓硝酸的性质,设计并完成了下列2个实验:
实验Ⅰ: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迅速插入热的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实验Ⅱ:将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灼烧,木炭红热,迅速将其投入到热的浓硝酸中,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液面上方的木炭迅速燃烧发出光亮。
(1)实验Ⅰ中浓硝酸受热分解时,除了产生NO2外还有O2生成,生成O2的原因是(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分析)_______;产生的O2与NO2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_______
(2)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体现浓硝酸的_______性。
(3)该小组同学对实验Ⅱ中“木炭在液面上迅速燃烧发出光亮”的原因做出了如下3种猜想:
猜想一:甲同学认为是空气中的O2支持木炭燃烧。
猜想二:乙同学认为是浓硝酸分解产生的_______支持木炭燃烧。
猜想三:丙同学认为是反应中产生的NO2支持木炭燃烧。
①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甲同学的猜想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经分析,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合理。要证实丙同学的猜想可能是合理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把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_______(请写出实验操作、现象)。
2021-05-12更新 | 87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适中 (0.65)
【推荐3】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某兴趣小组利用经初步处理的含有的废液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1)加入饱和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则操作1为___________,若溶液浓度偏低可能会形成胶体,验证的方法为___________
(2)加入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测定废液中的浓度可使用已知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请配平以下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过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在研究硫酸亚铁(FeSO4)热稳定性时,作出了两种假设:
①假设一:按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假设二:按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且产物中有一种碱性氧化物和两种酸性氧化物生成,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的相互转化可用于物质含量的测定,如测定某氯化亚铜样品中CuCl的含量,流程如下:准确称取氯化亚铜样品mg,将其置于过量的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溶液氧化反应生成的(该条件下不被氧化),消耗溶液bmL,反应中被还原为。则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22-01-12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