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题型04 图示图解和表格类-冲刺2024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押题专项训练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27 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与探究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 下表1列出了人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某阶段的特征,表2统计了时期a~d所具有表1所述特征的数量。a~d分别表示分裂间期的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分裂期,但对应关系未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特征1核膜消失或重建
特征2具有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特征3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上
特征4细胞核中正在发生DNA的复制
表2
时期具有特征的数量
a2
b
c3
d1
A.a时期具有特征2和特征4B.b时期具有的特征数量是1
C.c时期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D.d时期细胞中DNA完成复制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 将等量且足量的花生种子分别放在不同O2浓度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变化量
O2浓度
01%2%3%5%7%10%15%20%25%
O2吸收量/mol00.10.20.30.480.60.720.840.960.96
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花生种子细胞在O2浓度为0%一3%只进行无氧呼吸,在3%-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同等质量的花生比小麦在有氧呼吸条件下产CO2
C.就表中数据来看,贮藏花生应将O2浓度控制在5%
D.在O2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开始受到抑制
3. 细胞和生物个体一样会经历衰老和死亡,细胞死亡方式有多种,如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细胞自噬、 细胞焦亡、 铁死亡等,如图表示细胞的一种死亡方式,其中DLAT、FDX1是不同的蛋白质,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在同浓度 Cu²溶液中培养,心肌细胞更容易死亡
B.抑制 Cu²转变成Cu,即可防止细胞死亡
C.若人体细胞内 Cu²浓度升高,细胞可能会经过如图所示过程后死亡
D.清除细胞中的 FDX1 后,细胞质中 C₃H₄O₃增多,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不能正常进行
4. 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一系列电子传递载体,能将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电化学能保存在H浓度差和电荷梯度中,用来驱动ATP合成酶,最终合成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ATP合成酶既有催化功能,又有物质运输功能
B.上图所示为有氧呼吸过程中合成ATP最多的阶段
C.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膜间腔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若某药物能降低线粒体内膜两侧H的浓度差,则细胞合成ATP的速率增大
5. 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如下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已知其中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且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在女性中约占1/400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6患病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
C.Ⅱ5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Ⅱ7与Ⅱ8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200
2024-03-29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6. 现有一非综合型耳聋患者家庭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分析发现,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Ⅲ1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B.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Ⅳ5与正常男性结婚子代患者必为杂合子
D.图中所有患者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7. 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瓣中红色是经过多步化学反应生成的,其中所有的中间产物都是白色,三个开白花的纯种品系(白1、白2和白3)相互杂交后,所得后代中花色的比例如下表:
杂交组杂交F1F2
白1 × 白2全部红色9红︰7白
白2 × 白3全部红色9红︰7白
白1 × 白3全部红色9红︰7白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表中数据说明,该植物花的颜色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所决定
B.杂交组一、二和三的F1植株均产生四种配子
C.由杂交组一得到的F1代和纯白3植株杂交,所得后代都是红色
D.如果将杂交组一和杂交组三中所得到的F1进行杂交,3/4的后代将开白花
8. 枫糖尿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患儿体内分支酮酸脱羧酶异常,致使分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受阻,导致尿液中具有大量枫糖浆香甜气味的α-酮-β-甲基戊酸而得名。已知该病是由 19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病,该基因有两个突变位点E2和E33,任意一个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 突变成致病基因。下表是人群中A基因突变位点的4种类型,其中“+”表示未突变, “-”表示突变, “/”左侧位点位于父方染色体,右侧位点位于母方染色体。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突变位点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类型4

E2

+/+

十/一

+/+

一/一

E33

十/十

十/一

-/-

—/—

A.A 基因中的E2和E33这两个位点均可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类型1和类型2表现为正常人,类型3 和类型4 患枫糖尿病
C.若类型2与类型4男女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D.枫糖尿病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9. 内毒素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研究双黄连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下述实验。取50日龄健康小鼠50只,平均分为5组,处理如下表:

组别

前35天的饮水

第36天的0时

组1

清洁饮水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组2

组3

清洁饮水+1ml/L的双黄连口服液

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组4

清洁饮水+4ml/L的双黄连口服液

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组5

清洁饮水+16ml/L的双黄连口服液

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腹腔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禁食12h,并于第36天12时,取肝脏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肝细胞膨胀率(膨胀率越大说明肝细胞损伤越严重)。分析错误的是(       
A.若双黄连对内毒素性肝损伤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则肝细胞膨胀率最大的是组2
B.表中①和②的处理条件分别为清洁饮水和腹腔注射等量内毒素
C.注射的内毒素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组5肝脏组织损伤比组3、4严重,可能因为高剂量的双黄连对小鼠产生了毒副作用
10. 为探究睾酮对小鼠交配行为的影响,研究小组利用10周龄雄性大白鼠进行了实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不同时期的交配次数(每周平均次数±平均值标准误差)
组别手术前手术后两周手术后四周药物处理两天药物处理两周药物处理四周
30±2002±114±235±4
35±300000
注:表中手术为睾丸摘除;每组均为8只雄性大白鼠
A.表中药物处理,甲组为注射适量睾酮(溶于油性溶剂),乙组为注射等量油性溶剂
B.本实验自变量为手术处理,乙组为对照组
C.甲组及乙组雄鼠,手术前的交配次数明显不同,但本实验结果依然可信
D.停止药物处理四周后,甲组大鼠的交配次数将明显减少
11. 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如图为人体内雌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为某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过程①进行雌激素含量的调节,而在排卵期则启动过程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中,雌激素作用于 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而对器官A不起作用
B.据图分析,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过程②会导致 Na:大量内流进入 Kp神经元2
D.排卵期,启动过程②的意义是使 Kp 释放量增加,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促进排卵
12. 内啡肽是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的肽类物质。内啡肽镇痛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内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结合后会抑制Ca²通道开放,从而减少引起痛觉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P物质释放,最终导致痛觉减轻或消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啡肽和P物 质均通过胞吐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B.P物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导致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C.推测使用阿片受体抑制剂或者P物质受体抑制剂也可以达到镇痛作用
D.若内环境Na浓度过高,则 P物质更容易使突触后膜兴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3. 如图为哺乳动物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刺激通过①②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胰液分泌通过⑤被调节时,胰腺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
C.由视觉引起的④⑤的建立过程可能伴随新突触的产生
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胰腺的分泌活动会增强
2024-03-26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八)
14.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甲所示,其中Ⅰ、Ⅱ、Ⅲ、 Ⅳ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D是Ⅱ中的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如图乙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生产者的是Ⅱ,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进行循环
B.图乙牛、羊处于同一营养级,可以用图甲生物B、C表示,蜣螂可以用Ⅳ表示
C.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草原生态系统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15. 某草地由于火灾而出现圆形的空白斑块,在数年间发生了如下演替。斑块里每个形状中不同的符号及数字代表了不同的生物,形状大小和位代表对应种群的大小和分布。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群落中原有的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B.该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物逐渐丰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C.p类生物可能繁殖能力强,寿命短,生长迅速,为 m类和c类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D.顶极群落是以乔木类植物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16. 某研究小组对一自然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下表中数据。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在9+时丧失繁殖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3922287522147036966236327236465534283992642
注:表中“1+”表示1≤鱼龄<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B.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C.湖泊中10+个体大量减少不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发生明显变化
D.研究小组最可能通过逐个计数法获得表中该鱼种群的个体数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7. 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树高X(m)

马尾松(株)

石栎(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x≤5

8

9

7

5

8

46

48

50

47

45

5<X≤10

25

27

30

28

30

30

25

28

26

27

10<X≤15

34

29

30

36

35

2

3

5

4

3

X>15

13

16

14

15

12

3

2

1

2

2

合计

80

81

81

84

85

81

78

84

79

77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的高度基本一致。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
B.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
C.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2055株/公顷
D.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特性预测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种
2023-01-17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