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690 题号:15328265
回答下列(一)(二)两题。
(一)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感染是胃炎和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从患者体内采样后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别,据结果可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分离幽门螺杆菌可从___________取样,接种于____________的固体平面培养基上进行选择性培养,该培养过程通常还需要设置_______________的对照组。
(2)为鉴定不同幽门螺杆菌菌种分泌脲酶的能力,可将分离到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于含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完成培养后经离心除去____________取上清液用光电比色法测定OD值与___________对照,计算尿素的剩余量。培养过程除了要求各组接种等量的菌种、等量的培养液外,还必须要求相同的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3)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据此推测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包括使用经消毒的餐具,以及___________等措施。
(二)回答下列关于Cu2+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及其代谢物紫杉醇形成的影响问题。
(4)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分离出单细胞,再经成分为“MS+0.5mg/LNAA+0.5mg/LBA+25g/L蔗糖”的培养液中克隆培养获得________________。其中培养基设计为0.5mg/LNAA和0.5mg/LBA的生长调节剂配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该培养过程不仅要控制好光照、温度等因素还需要控制好摇床的____________
(5)细胞生长指标测定:取细胞悬浮培养物经抽滤后40℃烘干处理,直至___________为止,以其重量作为细胞生长指标。
(6)测定细胞内含物紫杉醇含量:称取10g烘干培养物,___________后用甲醇浸泡96h,并测量紫杉醇含量。
(7)观察Cu2+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紫杉醇形成的影响。
Cu2+浓度/μmol·L-100.10.51102030405080100
细胞生长量/g·L-16.806.757.656.806.258.807.456.758.406.907.55
紫杉醇含量/μg·L-10012.2515.8017.0418.0424.9416.7114.876.799.34
在Cu2+0.5~30μmol·L-1浓度范围内,紫杉醇含量随Cu2+浓度的关系呈___________。对照组紫杉醇含量为0的原因可能是在没有诱导因子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说明紫杉醇属于红豆杉细胞的____________产物。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发酵型青梅果醋的生产主要采用碱中和青梅汁之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方法,然而这种生产工艺会损失青梅的功能性成分。因此,筛选能够耐受青梅高酸环境的醋酸菌是提高发酵青梅果醋品质的关键(已知醋酸能与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醋酸钙)。请回答以下问题。
(1)食醋生产的三个主要的过程:一是原料中淀粉的分解,即糖化作用(水解);二是酒精发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将糖转化成乙醇;三是醋酸发酵,即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菌种筛选及发酵生产涉及三种培养基:

培养基A

葡萄糖、酵母粉、无水碳酸钙、琼脂、3%乙醇

培养基B

葡萄糖、酵母粉、3%乙醇

培养基C

葡萄糖、酵母粉、6%乙醇

具体流程为:取腐烂一周的青梅若干,加入装有培养基B的摇瓶中培养一段时间,经________________稀释后,接种于培养基A上,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且生长良好的单菌落10株。将上述初筛的10株醋酸菌接种于培养基C中,结果如图1。研究者选择菌株J-27作为后续实验菌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对J-27进行诱变处理,选取突变菌株J-2736,与两种商业化的醋酸菌—沪酿1.01、AS1.41分别接种于青梅果酒中进行青梅果醋发酵,结果如图2。
沪酿1.01和AS1.41发酵结束时青梅果醋发酵液中总酸含量为15g·L1左右,而两者应用于粮食醋发酵时,发酵液总酸含量一般可以达到50g·L1左右。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结果说明在青梅果醋发酵过程中,菌株J-2736发酵性能优于沪酿1.01和AS1.41。研究人员继续对J-2736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初始乙醇含量可能对青梅果醋发酵具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由结果表明,初始乙醇含量较低或较高时,总酸含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乙醇含量过低,醋酸菌可利用的底物较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乙醇含量过高,则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生成乙醛是醋酸发酵的第一阶段,乙醛脱氢酶(ALDH)催化乙醛生成乙酸是醋酸发酵的第二阶段。某同学从J-27的突变体菌株中分别提取ADH和ALDH,分别用高浓度的乙醇处理后测酶活性,由此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筛选出耐乙醇醋酸高产菌株。
2024-04-07更新 | 16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解磷菌(主要为细菌)能够将土壤中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磷,在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磷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解磷菌能分解含磷化合物,使得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下图为从某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高效解磷菌的部分流程示意图,步骤Ⅰ表示将1g土壤加入100mL灭过菌的PVK培养基培养,36h后,取10 mL培养液接种于100mLPVK培养基继续富集培养,连续富集培养3次后进行实验步骤Ⅱ、Ⅲ、Ⅳ(B、C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与A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培养解磷菌的培养基在接种前通常采取_____法进行灭菌。与A相比,B、C中的培养基多了_____成分。
(2)为尽快观察到解磷菌培养的实验结果,需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于_____中培养,并同时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实验,其目的是_____
(3)在C中分离培养出解磷菌后,通过测量_____的直径,比较它们的比值可确定其解磷能力,从而筛选出目标菌株。
(4)分离出的解磷菌,需通过分子鉴定进一步确定其种属关系。常用方法是对细菌的核糖体RNA(16SrRNA)所对应的16SrDNA进行序列分析,在测序前一般采用菌落PCR的方法进行扩增。
①菌落PCR直接以菌体热解后暴露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与传统PCR相比更加省时省力,其原因是_____
②在PCR实验的具体操作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配方用_____向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各组分,按照下图的设计设置好PCR程序,其中a表示_____过程。

③在进行菌落PCR时,首先根据_____设计引物。已知相关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GCAATGCGTAGCCTCT—3',则下游引物的序列最合适的是_____
a.5'—ACAATATGTATAATCT—3'               b.5'—TCATGAGCGCATAGTT—3'
c.5'—GCAATGCGTGCATTGC—3'               d.5'—AGAGGCTACGCATTGC—3'
2022-04-14更新 | 318次组卷
【推荐3】东北酸菜是白菜经腌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发酵过程中若霉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会导致酸菜腐败发臭。研究人员从酸菜中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该类乳酸菌因能分泌新型细菌素(多肽)而具有抑菌活性。为获得细菌素表达量更高的工程菌用于生产,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碳酸钙而产生溶钙圈。研究人员为从市售多个品牌的酸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配制含有碳酸钙的固体培养基,利用_____法对该培养基进行灭菌,并采用_____法将酸菜液接种到培养基中,选择有溶钙圈的菌落并继续进行纯培养。
(2)通过上述方法筛选得到6种乳酸菌,测得它们对霉菌的抑菌率如下表,应选择乳酸菌编号为_____的菌株进行后续操作。
乳酸菌编号LlL2L3L4L5L6
抑菌率/%28.5719.4858.4414.286.4936.36

(3)研究人员从上述乳酸菌中提取细菌素基因,将其导入受体菌,再对受体菌做进一步的检测与鉴定。下面是细菌素基因及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示意图。

①利用PCR技术扩增细菌素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PCR过程中,经过4轮循环,消耗引物的个数是_____
②若以细菌素基因甲链为转录的模板链,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在与甲链结合的引物的5'端加入_____(填“BamH I”或“Nde I”)的识别序列。
③转化操作后提取受体细胞中的DNA,并利用选择的引物进行扩增,再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

1:DNA标准样
2:普通受体菌的DNA
3:转化操作后受体菌的DNA
4:无菌水

设置4号的目的是_____(答出1点即可),电泳结果表明_____
2024-04-12更新 | 2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