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5 题号:16931787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中药,患者服用药剂量较大,若能提取其有效成分用于抗病毒治疗,则可以减少服用剂量,为此板蓝根药物不断开发和创新。现欲验证板蓝根酸性提取物可有效提升免疫力对抗流感病毒,其它提取物无此功效。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白细胞总数及脾脏指数为检测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健康小鼠若干,板蓝根中性、酸性及碱性提取物,生理盐水,注射器、解剖刀等。
(要求与说明:感染流感病毒后,小鼠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增加,通过一定药物干预可恢复到正常范围,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脾脏指数与免疫力呈正相关,脾脏指数=脾脏质量/小鼠体重,具体检测方法不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①_______,编号A、B、C……。
②除A组外其他组使用流感病毒滴鼻制成流感病毒模型鼠。
③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_______,其余三组小鼠依次分别每天每只等量腹腔注射板蓝根中性、酸性及碱性提取物。
④连续5天给药后,于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称量_______,并对白细胞计数。
⑤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2)预测实验结果(以柱形图表示):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本次实验中制备流感病毒模型鼠,需要先将流感病毒置于_______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②实验中,用脾脏指数作为检测指标的理由是_______,因此脾脏指数与免疫力呈正相关。
③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需要_______免疫。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___________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18-01-08更新 | 15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如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b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______________。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
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再给小白鼠注射低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给该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0-27更新 | 22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公共卫生调查显示:夜间过多光源暴露显著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风险。研究人员发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在蓝光的刺激下可作用于小鼠脑中相关神经通路,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红光刺激的小鼠;此外,该神经通路也与脂肪细胞的代谢相关,如图所示。(“+”表示促进)
   
(1)ipRGC对蓝光敏感,但对红光不敏感。“敏感”是指ipRGC能______。
A.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产生光感
C.将光刺激转化为电信号D.以光信号的方式传递兴奋
(2)为了进一步确认各脑区间的神经联系,研究人员在SON区域的特定神经元的细胞体中注射了一种“示踪剂”,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该示踪剂出现在PVN的某些神经元中。据此推断,该示踪剂的特点包括______
①与神经递质结构相同   ②可由突触前膜向后膜移动   ③可在同一个神经元内由树突向轴突移动
(3)当刺激SON区域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PVN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据此判定此时PVN区域的神经纤维上______
①膜对的通透性改变   ②形成了局部电流   ③所有区域的膜电位同时转变为外负内正
(4)光刺激后小鼠血糖水平上升幅度增加,但仍可降低至空腹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有赖于血糖浓度降低时对胰岛素分泌的______。(反馈调节/分级调节)
(5)检测发现,蓝光照射后并不会影响小鼠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变化,但会减弱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据此推断,“光暴露”引发血糖上升水平程度高于对照小鼠的原因是______。
A.小鼠体内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B.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受抑制
C.交感神经兴奋促进了肝糖原分解D.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
(6)若要通过实验验证光影响了图中所示的“棕色组织脂肪的产热调节途径”,请写出针对实验组小鼠可采取的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冷暖色一直被定义为心理上的冷热感受。研究者认为,上述通路与“蓝光让人感觉到凉爽,而红光则无此效应”有关。结合图中信息,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____________
光不仅会影响血糖代谢,也会使细胞产生病变。如紫外线(UV)长期照射皮肤后,会诱发敏感的角质发生病变,并释放一些可激活树突状细胞的物质。
(8)敏感的角质细胞病变后释放的物质在免疫应答中称为______
(9)敏感的角质细胞病变后释放的物质可激活淋巴结中的T、B淋巴细胞并最终产生抗体,抗体通过内环境到达病变组织。下列对于该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该过程涉及体液免疫
B.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了该抗体
C.T淋巴细胞激活有利于该抗体的产生
D.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角质细胞病变后释放的物质
(10)上述两个案例表明,外界环境如光刺激会______。
A.增强内环境间的物质交换B.阻碍各系统间的相互协调作用
C.引发多个器官或系统的自动调节D.使部分系统丧失稳态调节的能力
2023-06-28更新 | 3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