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4 题号:18843727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的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I.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NaH2PO4尿素、酚红、琼脂糖。(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红色;琼脂糖是一种链状多糖,35~40℃时形成凝胶,90℃以上溶解;琼脂主要成分是琼脂糖和果胶,还有少量含氮化合物)
Ⅱ.取施用尿素的农田土壤1g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然后进行梯度稀释和接种培养,如下图。

(1)从功能上看,该固体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理由是______
(2)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K2HPO4、NaH2PO4,它们的作用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点)。尿素固体培养基需用琼脂糖做凝固剂而不用琼脂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中用酚红指示剂鉴别的原理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菌产生的______(填物质名称)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______使培养基中的酚红由黄色变成红色。
(4)据上图分析,接种所用的方法是______。若C试管和D试管对应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135个、133个、134个和25个、23个、2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个。该实验需要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MgSO4

蛋白质

PVA溶液

X物质

用量

5g

10g

1000mL

7g

20g


(1)上表是筛选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的培养基配方,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___
(2)若将100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1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80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__________个。该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
(3)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若用上述培养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15更新 | 41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研究探讨该问题。实验选用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据实验回答:
   
(1)将原始对链霉素敏感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皿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右图“印章”将培养皿1中的菌群“印”在培养皿2、3上培养。“印章”位置保持不变。培养皿2、3根据其功能,分别称为______培养基、______培养基。“印章”使用前需作_________处理。
(2)培养基2中的菌落是_________,培养基3中的菌落是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的菌落上挑出少量移入培养基4中。如图反复几次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微生物的突变是自发的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液4、8中的菌液越来越少,但培养皿7、11中的菌落越来越多。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要分离出单个菌落,除了本实验中的涂布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法。
(6)上述不含链霉素培养基通常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下表是另一种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具有
_________作用。
成分KH2PO4Na2 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
含量1.4g2.1g0.2g10.0g1.0g15.0g


(7)现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4-02-11更新 | 44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传染病是一种由能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它会扰乱生物体的稳态,而确定病原体的种类至关重要。19世纪晚期,科赫在寻找炭疽病的病原体时建立并公布了他的实验步骤(下图所示)。该方法也被广泛用来证明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会引发特定的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科赫配制的人工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中纯化病原体时,使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平板上进行操作时存在“首尾相接”现象,即下一次操作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培养必须保证纯培养,需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在步骤4中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个)等特征,可以基本确定病原微生物与原病原体一致。
(4)科赫的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病原体无法在人工培养基的培养环境中生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3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