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20669393
多酚氧化酶(PPO)可催化引起梨果实褐变的反应,导致梨果实感观品质下降和风味劣化,对梨果实的储藏和加工十分不利。PPO催化的底物是酚类物质,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PPO的活性。某实验小组取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PPO,向甲试管加入酚类物质,向乙试管中加入酚类物质和一定量的L-半胱氨酸的混合物。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速率和底物酚类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甲试管的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作为有机催化剂的特性有_____
(2)分析上图,限制a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请在图中绘出试管乙的实验结果曲线_____
(3)已知L-半胱氨酸处理时间延长不会提升其抑制效率,请你提出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来验证: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0.6

X

0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 60℃水浴加热2 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6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是_______(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___________进行改变。
2021-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 mL 提取液

0.5 mL 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步骤①中加入的B和C分别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步骤④中D为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高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若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显色结果为_________
2019-10-10更新 | 7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注:“——”表示不做处理。)
请分析作答:
(1)表格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3)及时观察时,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
(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3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017-04-13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