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5 题号:21736931
土壤中的磷通常以磷酸钙等难溶态的形式存在,在水中为白色沉淀,难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植物缺磷时会出现叶色暗绿、老叶和茎秆呈紫红色等症状。溶磷菌可将难溶态磷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磷,某农科所欲从城郊荒地土壤中获得转化能力强的溶磷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主要筛选过程,序号代表主要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为筛选到较多的溶磷菌,土壤取样时应避开____。步骤③培养基中难溶态磷的作用是____
(2)进行步骤⑤接种的细菌来自步骤④____中的菌落。步骤④、⑤中使用的接种工具通过____可以迅速彻底灭菌;接种后,待____后将平板倒置进行培养。
(3)目的菌应从____值最大的培养基中选择获得,预期该目的菌在农业生产方面可能的应用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生态研究小组为了从纤维素分解菌中获取纤维素酶,以便将农作物秸秆作为酿酒工业的原料,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分离提取较纯的纤维素分解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土壤取样→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接种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⑤挑选菌落。
(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碳源为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接种方法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不能用于测定菌体的数目,其原因主要是许多菌落并不是由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乙中的培养对应于流程图中步骤___________(填写序号)。
(4)若选择培养后预估锥形瓶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鉴别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后的菌液,且使得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在200个左右,则至少应将锥形瓶中的菌液稀释______倍。在鉴别培养基中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是:__________
(5)流程图中步骤⑤的操作中,应挑选___________的菌落。
2024-04-13更新 | 18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螺旋状杆菌,具有强的脲酶(能降解尿素)活性,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氧气浓度在5%〜8%左右适合,完全无氧或空气环境中无法生存),这种细菌是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发生的元凶。
(1)为了对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提取物稀释样液中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应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皿在___________条件下,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检测上述培养基中是否具有幽门螺杆菌这类细菌的存在,向培养基中添加酚红指示剂,培养基中菌落周围显示红色环带,即表明这类细菌的存在,这种检测过程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
(4)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幽门螺杆菌,为了测定菌液中的菌体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将一定量的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统计_____________的数量来代表菌体数,这种检测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般偏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2-22更新 | 612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要从土壤中分离出目标菌,所用的培养基应为_____,使用前应用_____法进行严格灭菌;其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
(2) 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

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
(3) 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
(4) 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
2021-04-04更新 | 5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