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22369421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一般于30岁后发病,该疾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同。图1为甲、乙两个家族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图中的第Ⅲ代个体均未年满30岁,其余个体均已年满30岁,通过基因检测得知Ⅱ3为杂合子。图2所示为亨廷顿舞蹈症的部分发病机理。

(1)亨廷顿舞蹈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Ⅱ3患病最可能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
(2)Ⅲ1携带亨廷顿舞蹈症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两个家族第Ⅱ代中仅Ⅱ3个体有红绿色盲基因,则Ⅲ2与Ⅲ4婚配,所生的孩子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图2①过程需要______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在体外对正常HD基因和异常HD基因分别进行扩增时,引物的序列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图2可知,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异常Htt蛋白无法被______(填细胞器)清除,积累在细胞中,抑制了组蛋白的乙酰化,影响相关基因的______情况,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凋亡。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两条亨廷顿舞蹈症的治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患者因血尿入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遗传系谱如图1。
(1)据图1分析,Ⅱ-2所患疾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若Ⅰ-1和Ⅰ-2生育第三个孩子,则患病概率为_________
(2)经检查,Ⅱ-2视力和听觉也出现广泛受损,经诊断为Alport综合征(简称AS)。AS的发病与Ⅳ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有关,这种胶原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构成组织基底膜。研究者进一步对Ⅰ-1和Ⅱ-2编码Ⅳ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

①Ⅳ型胶原蛋白的突变基因中,有三十余种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蛋白不同程度失效,这些基因突变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性。与正常人的碱基序列相比较,Ⅱ-2的基因突变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②Ⅱ-2的患病较重,而父亲(Ⅰ-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视力和听觉正常。从测序结果分析,Ⅰ-1体内肾脏细胞和皮肤、毛囊细胞中编码Ⅳ型胶原的基因序列_________(填写“相同”或“不同”)。那么,Ⅰ-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该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可较好地控制病情。若Ⅲ-2和一个健康男性婚配后,希望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后代,医生可对用于人工受精的卵子(编号①~④号)形成过程释放的极体中致病基因位点进行遗传检测(不考虑交叉互换),结果如下表。

编号

遗传信息-

-GATTGGTTATT-     -CTAACCAATAA-

-GATTGGTTATT-   -CTAACAAATAA-

-GATTGTTTATT- -CTAACCAATAA-

-GATTGTTTATT-   -CTAACAAATAA-

来源

第二极体

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

第一极体

正常基因模板链:- -GATTGGTTATT-


依据表中结果,医生应选择编号为_________的卵进行人工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移植到Ⅲ-2子宫内,可实现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的目的。请依据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医生这样选择的依据:_________
(4)该项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遗传病患者或者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家庭生育不含致病基因的后代,大幅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养育成本。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均改造为正常基因,杜绝该种遗传病的发生。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请陈述理由:_________
2020-03-25更新 | 472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_,进而影响产量。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_____去雄,操作极为繁琐。
(2)雄性不育水稻突变体S表现为花粉败育。在制种过程中,利用不育水稻可以省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制种程序。
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 F1 均可育,F2 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不育性状为_____性状。
②研究人员在突变体S中发现了控制水稻光敏感不育的核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的高低代表花粉育性高低)。
表 不同光温条件下突变体 S 的花粉可染率(%)
短日低温短日高温长日低温长日高温
41.930.25.10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 性关系是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培育水稻杂交种的简要流程为_____;保存突变体S的简要流程为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在短日低温条件下;b在短日高温条件下;c在长日低温条件下;d在长日高温条件下;
e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 f 以普通水稻为母本,与突变体S杂交;
g使突变体S自交;h使普通水稻植株自交;
i收获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j收获普通水稻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4)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同样性状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M,为研究M突变基因与S的突变基因的关系,将M和S进杂交,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2020-03-24更新 | 179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生物资源调查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用A.a表示花色的基因),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用B、b表示茎色的基因)。他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126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
(后代数量足够多)
交配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
(后代数量足够多)
甲:42对亲本,红花×红花35红花:1白花丁: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
乙:42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戊:紫茎自交全为紫茎
丙:42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己: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写出甲组红花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组。
(3)若任取乙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可能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乙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纯合红花占种群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己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7-10更新 | 2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