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2 题号:9891023
某患者因血尿入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遗传系谱如图1。
(1)据图1分析,Ⅱ-2所患疾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若Ⅰ-1和Ⅰ-2生育第三个孩子,则患病概率为_________
(2)经检查,Ⅱ-2视力和听觉也出现广泛受损,经诊断为Alport综合征(简称AS)。AS的发病与Ⅳ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有关,这种胶原蛋白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构成组织基底膜。研究者进一步对Ⅰ-1和Ⅱ-2编码Ⅳ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

①Ⅳ型胶原蛋白的突变基因中,有三十余种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蛋白不同程度失效,这些基因突变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性。与正常人的碱基序列相比较,Ⅱ-2的基因突变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②Ⅱ-2的患病较重,而父亲(Ⅰ-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视力和听觉正常。从测序结果分析,Ⅰ-1体内肾脏细胞和皮肤、毛囊细胞中编码Ⅳ型胶原的基因序列_________(填写“相同”或“不同”)。那么,Ⅰ-1仅有轻度血尿症状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该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可较好地控制病情。若Ⅲ-2和一个健康男性婚配后,希望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后代,医生可对用于人工受精的卵子(编号①~④号)形成过程释放的极体中致病基因位点进行遗传检测(不考虑交叉互换),结果如下表。

编号

遗传信息-

-GATTGGTTATT-     -CTAACCAATAA-

-GATTGGTTATT-   -CTAACAAATAA-

-GATTGTTTATT- -CTAACCAATAA-

-GATTGTTTATT-   -CTAACAAATAA-

来源

第二极体

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

第一极体

正常基因模板链:- -GATTGGTTATT-


依据表中结果,医生应选择编号为_________的卵进行人工受精,得到的受精卵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移植到Ⅲ-2子宫内,可实现生育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的目的。请依据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医生这样选择的依据:_________
(4)该项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遗传病患者或者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家庭生育不含致病基因的后代,大幅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养育成本。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均改造为正常基因,杜绝该种遗传病的发生。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请陈述理由: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果蝇和家蚕是生物学上常见的模式动物。
(一)以家蚕研究为例,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现出来。现有下面两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Y与基因I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
(2)若实验一中的F2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用分数表示)。
(3)现有一种类型家蚕与实验一的F1基因型相同,将该类型家蚕与实验一的F2中结白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用分数表示)。
(4)请分析实验二杂交实验图解,写出两亲本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组合:_____
(二)在果蝇研究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现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5)由图1和图2可知,在果蝇灰身和黑身中,显性性状为_____;控制直毛和分叉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6)若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占比例为_____(用分数表示)。
2022-03-26更新 | 23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科学工作者用荧光标记法对某品系二倍体植物AA(2n=24)的花色基因(A-红花、a-白花)进行研究,A被标记为红色荧光点。
(1)正常个体一个细胞的红色荧光点数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个,这表明该细胞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在该品系中,偶然发现有一棵植株的绝大多数体细胞中有三个红色荧光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株育性正常。取该植株的体细胞进行观察,发现染色体数量为24条,但染色体的结构异常。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实验:
①让该植株与白色品系植株杂交得F1
②任取两株F1植株杂交,得到F2(假设F2的数量足够多);
③统计F2中各花色的比例:
若后代红花∶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确定属于第二种情况。
若后代红花∶白花=3:1,则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属于第一种情况
2019-11-28更新 | 160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2019-05-06更新 | 3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