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染色体变异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22872788
“脑彩虹”是一项最新的大脑成像技术,通过荧光蛋白“点亮”大脑内的神经元,帮助科学家了解大脑。Cre-LoxP系统能够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其技术过程如图1所示。

(1)当两个LoxP序列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上且方向相同时,Cre重组酶能将两个切割位点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切除并形成环状而失活,剩余序列会连接起来。据此可知,Cre重组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类似于___酶。在特定基因的敲除过程中,若两个LoxP序列方向相反时,Cre重组酶使两个LoxP间的序列颠倒,由此产生的变异本质上属于___
(2)图1中LoxP序列的方向取决于序号___对应的区域。一个LoxP序列的内部被Cre重组酶切割后,将在DNA序列的___(填5′或3′)端形成游离的磷酸基团。
(3)科学家以小鼠为材料,将三种荧光蛋白基因、两种LoxP序列与脑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M相连接,构建图2所示的基因表达载体,再用___法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进而得到仅含一个图2所示片段的转基因小鼠,再经过进一步操作,获得纯合的转基因小鼠a(不含Cre酶)。

(4)图2所示序列的两个LoxP1之间或两个LoxP2之间的基因,只会被Cre酶识别并切割一次。为使脑组织细胞中Cre酶的表达受调控,研究者将Cre酶基因与启动子N(由信号分子X开启)连接,经一系列操作,获得纯合转基因小鼠b,将纯合小鼠a和b杂交,得到F1
a.若无X作用时,该小鼠脑组织的色彩为___色,其他组织细胞颜色为___色。
b.若有X作用时,该小鼠脑组织会出现“脑彩虹”,请阐述机理: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种鸽子的羽色有灰红色、蓝色和巧克力色三种,科研人员为研究这种鸽子羽色的遗传规律,利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鸽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这三种羽色的基因都在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它们的碱基序列绝大部分是________的。
(2)鸽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一对灰红色的鸽子后代中出现蓝色雌鸽,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对鸽子的后代中出现了一些灰红色羽毛上出现蓝色或巧克力色斑点的鸽子,蓝色斑点在雌鸽或雄鸽中都有,而巧克力色斑点只出现在雌鸽中,可见巧克力色斑点的出现是部分细胞中发生______________的缘故,而蓝色斑点出现原因可能会更复杂,科研人员对这些出现蓝色斑点的鸽子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这些鸽子出现蓝色斑点部位的细胞中都含有蓝色基因,那么依据你所学的知识进行推测,灰红色雄鸽羽毛上出现蓝色斑点的原因与雌鸽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你上述的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考虑可遗传变异的因素,灰红色雄鸽羽毛上出现蓝色斑点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这需要对蓝色斑点细胞进行___________水平的检测才能确定。
2023-03-16更新 | 13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黑腹果蝇的棒眼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16A”区域重复导致。在同一条X染色体上出现两个相邻的“16A”区域时,会出现棒眼;出现三个相邻的“16A”区域时,出现重棒眼性状。各基因型黑腹果蝇复眼中平均小眼数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雌蝇

雄蝇

基因型

16A区域数目

小眼数

基因型

16A区域数目

小眼数

+/+

2

780

+

1

740

+/B

3

360

B

2

90

+/BB

4

45

BB

3

30

B/B

4

70

(1)黑腹果蝇棒眼性状是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导致的;
(2)若基因型为+/+(野生型)、+/B(棒眼)的雌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域的位置关系如图1、图2所示,请在图3中完善基因型为+/BB的雌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域的位置关系图____________

(3)请根据表分析,果蝇复眼中小眼的数目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请利用表中各基因型的果蝇设计一个杂交方案,可通过后代果蝇眼形的差异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对方案原理加以说明____________
2021-06-30更新 | 11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蜜蜂是一类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嗅觉在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知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为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n=16)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研究发现,在嗅觉正常的蜂群中出现了部分无嗅觉的蜜蜂,现针对蜜蜂的嗅觉进行一系列遗传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只无嗅觉蜂王与一只嗅觉正常雄蜂交配,其后代F1中雌蜂均嗅觉正常,雄蜂均无嗅觉。在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填“嗅觉正常”或“无嗅觉")是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F1中的蜂王和雄蜂交配,F2中出现了两种新的表现型,即传统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和非典型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已知嗅觉正常型蜜蜂均能识别传统和非典型两类气味分子。杂交结果如下:
F1嗅觉正常型♀×无嗅觉型♂


F2嗅觉正常型:传统气味型:非典型气味型:无嗅觉型
①分析可知,蜜蜂嗅觉的相关性状至少由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2雌雄蜜蜂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则说明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其中,F2中嗅觉正常型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3)研究发现,蜜蜂体内气味受体分为传统气味受体(由R1基因控制合成)和非典型气味受体(由R2基因控制合成)。已知,雄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片段缺失则会致死,雌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应片段均缺失才会致死。用紫外线照射F1中嗅觉正常的蜂王,其后代只出现传统气味型和无嗅觉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①F1蜂王的卵原细胞中含有R2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②_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上述信息,采用两种较为简便的方法确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21-05-03更新 | 3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