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146187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了中华经典诗词,让人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不仅唤起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引发了一轮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节目播出后,在网易云课堂上,有关古诗词教育类的课程,点击率迅速上升,其中《文青速成——读诗赏句学修辞》已经有2万多人选课。对于这股热潮,专家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要善于甄别,其中不乏糟粕。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这种文化益智类的节目形式最早是引自美国ABC第三频道的《幸运转盘》,引进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创新。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创意,借鉴了古人的“行酒令”游戏,惊险刺激:百人齐通名诗佳作,在声光舞美的配合下,别有韵味。节目寓教于乐,以文化传播为己任,堪称综艺节目里的一股清流。但也有人认为节目不应只是对诗词的背诵,而也应有诗词的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计词文化。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办和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而中小学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国古诗词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电视工作者应怎样创作“广受观众好评和人民认可”的优秀作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学校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几点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城、大运河、长征是历史留给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当中所蕴含的矢志不渝、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奇迹”的源泉。很多人印象中绵亘蜿蜒的雄伟长城,只是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等保护得好的几段而已。这些地方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大多数长城段由于受自然侵蚀、开发过度、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或被风沙掩埋、或杂草丛生,保护堪忧。

国家出台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原则。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焕发新时代风采;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务求符合基层实际、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今天,通过国家文化公园,我们向历史致敬,向那些创造历史的人致敬,这种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新生活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遵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原则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如何发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
2020-09-18更新 | 6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德经》强调“无为无不为”,“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道、天、地、人四个最大中,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无为”就是要让自然或事物按照自身规律运动,而不是人为地妄加干涉。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我们应从古人的自然观中汲取合理养料,积极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021-10-26更新 | 19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开幕。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绽放鸟巢,从敞开“中国门”“中国窗”到主火炬“微火”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幕式匠心独运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国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二十四数到一,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科技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这场惊艳世界的开幕式注定会被世界人民铭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的原因。
2023-04-03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