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5-15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英国史学家马克辛·伯格在其著作中写道:“17、18世纪,瓷器成为在欧洲流行的‘中国热’的典型商品,主导着欧洲流行社会,东方的设计风格与物品样式被融入洛可可风格之中。”由此可知(     
A.东方文化在欧洲成为主流B.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C.商品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D.欧洲社会生活水平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考古成果历史解释
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A.AB.BC.CD.D
2022-11-04更新 | 955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地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海上交通的繁盛B.中外交流的发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丝织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1689年起,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此后饮茶之风席卷了整个英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式茶文化。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非常讲究,幽雅舒适的环境、丰盛的点心、高档的茶具以及悠扬的古典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上述材料集中反映了(     
A.政治变革助推了文化的认同与创新
B.文化伴随着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C.英式茶文化体现出含蓄内敛的西方哲学
D.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中俄“万里茶道”开始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万里茶道”见证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古代中国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而西方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这两句话可以进行如下历史解读(     
A.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B.长安城设计对罗马城市交通有借鉴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与罗马两地之间交通网络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亚历山大东征之前,东西方文明因交通不便而交流较少。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甚至是印度,都建立了直接、长久的联系,并开始进行商品交易和贸易往来。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A.致使世界文明的独特性丧失B.拓展了东西方交流的渠道
C.以传播希腊文化为主要使命D.使丝绸之路逐渐恢复畅通
2022-12-29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他们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把我国东部农耕文明集中发达地区与“西域”及其以西各邦国联系起来。也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材料表明“丝绸之路”(     
A.为东西方丝绸交易的专用通道B.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C.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D.拓展了汉朝的统治区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下表为1912~1922年部分年份中国陶瓷进出口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年次19121913191519171922
输出值(两)27382862928288377584035177054861446
输入值(两)352383953418033743026635562311923412
入超额(两)7855532423515-3281428379187061966
A.对外贸易深受国内政局影响B.陶瓷业的生产规模趋向扩大
C.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该画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  )

   

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
2023-08-28更新 | 17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埃及国王阿玛西斯(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26年)在位时期,曾在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为境内的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以此将希腊人与埃及人隔离开来。此举旨在(     
A.取得欧洲文化控制权B.抵制希腊的殖民侵扰
C.捍卫国王的至高权威D.有限地接受外来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在希腊化时代,虽然希腊的语言、文化有了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个时期文化的背景和特征,不仅包括希腊方面的因素,更包括东方已有的因素;这个时代的文化取得的杰出成就,不仅是由于希腊文化的陶养,同时也是由于东方文化的陶养。这可用来佐证(     
A.世界文明的创新性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D.西方文明的民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有学者认为希腊和希伯来分属不同的文化传统,然而亚历山大东征却使这两种不同文化走到了一起。几百年间二者在军事、政治、宗教等领域不断碰撞。材料旨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A.以战争为主要形式进行文化交流B.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
C.导致各文明之间长时间的激烈冲突D.不利于各民族文明保持其民族特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如图是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其风格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据此推断,犍陀罗艺术(     

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B.与基督教的传播密切相关
C.证实罗马帝国的空前繁荣D.受到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455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罗塞塔石碑铭文(如下图)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后人根据碑上的古希腊文识读出上述两种古埃及文字。据此,罗塞塔石碑(     

A.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口述史料B.证实了碑上铭文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体现了希腊化时代地中海地区的文明交流D.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征服古埃及的历史史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在18世纪中期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下表所示状况。据表可知(     
北美英属殖民地北美法属殖民地
立法机构有民选的立法议会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
行政运
行规则
委任的总督只能请求和怂恿民选的立法议会采取某种行动步骤所有官员均由巴黎任命,命令会被部下严格执行
A.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C.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D.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当地民主进程
2023-01-30更新 | 491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清末,维新派一边倒地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大农”,使“私人资本增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精英人士对西方“大农”和中国“小农”的比较明显增多,所持观点也由一元转向多元。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国人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私人资本膨胀加剧社会分化
C.简单照搬西方不合国情D.军阀混战导致民族工业衰败
2023-01-29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乙卷2023届高三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康有为将西方宗教入侵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相比,他说:“若国步稍移,则彼非金元无教者比也,必将以其教易吾教耳。犹吾孔教本起中国,散入新疆、云南、贵州、高丽、安南也。以国力行其教,必将毁吾学宫而为拜堂,取吾制义而发挥新约。”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西方宗教对中国文化形成冲击B.天主教主要在偏远地区传播
C.中国人信仰天主教的比例较高D.西方列强普遍反对戊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 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     
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
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拿破仑在武力征服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后,在行政上采取集权统治,宣扬公民权利平等,努力实现市场的统一。这些做法(     
A.推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B.埋下了民族仇杀的根源
C.推动了近代文明的传播D.助长了拿破仑军事独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国家文化
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B.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C.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D.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2023-10-07更新 | 213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二战后印度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种姓因素依旧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A.认同社会主义思想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构建现代多元文化D.发展过程中留有隐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     
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B.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
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D.利于增强民众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5. 亚历山大远征后,在西亚、中亚以及印度部分地区,希腊语几乎成了通用语。如今在中亚、印度等地,发掘出大量具有希腊风格的工艺品并刻有希腊文的铭文。这(     
A.证明了希腊化时代的真实性B.体现了亚洲文化遭到破坏
C.说明了印度是希腊的殖民地D.反映了希腊的手工业发达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2020-05-17更新 | 87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年,美国拉上英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出师的借口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实则是趁机清除反美的萨达姆政权。这场战争致使16.2万伊拉克人丧生,数百万平民沦为难民。

材料二   20159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确”。然而仅仅10多天后,这种“一边倒”的“政治正确”却出现了迅速而微妙的变化:许多不久前才表示对难民“有条件接纳、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接纳”的欧洲国家,如今正迫不及待“关门大吉”。

——《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按这则材料,哪一国家应该在这一问题上负责?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难民问题,材料二中前后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难民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0年—1900年世界人口估计数(单位:百万)

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欧洲10018.314019.226622.740124.9
美国加拿大10.210.1262.3815.1
拉丁美洲122.2111.5332.8633.9
大洋洲20.420.320.260.4
非洲10018.39513.1958.11207.4
亚洲33060.647965.874963.993758.3
总数545100.0728100.01171100.0160810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表能够反映世界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史(旧)、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交流与传播
2
经济史(旧)
3
世界史
4
中国近现代史
5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20.4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3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40.4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5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60.4隋唐的商业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7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8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90.4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100.65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110.65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单题
120.4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单题
130.65古代文明的交流单题
140.65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单题
150.4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单题
160.65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单题
170.65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单题
180.65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单题
190.65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单题
200.4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单题
210.65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题
220.4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题
230.65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题
240.65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题
250.4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宋元的商业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对外征战
270.65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28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