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8 1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经过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河南洛阳苏羊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前的大型环壕,环壕系人工挖掘,平面呈半环状,有着较规整的形制。此发现可说明,当时(     
A.开始了聚落定居生活B.有较强的社会组织力
C.产生了早期国家形态D.出现了严重贫富分化
2024-05-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 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2024-05-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僧尼本应抛却俗家、割断情缘,但从唐代石刻文献可以发现,许多僧尼“崇空而不失其孝,割爱而不忘其哀”,当俗家父母去世时,僧尼会返回俗家为父母送葬。这反映了(     
A.佛教开始了中国化B.国家文化政策开明
C.儒家思想影响深刻D.理学思想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1790年,祝裕隆布店的业主祝丹山首次委任徽商经营管理布店,并召集族亲制定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两权分离”制度。此后,“祝裕隆”虽有七任徽商“经手”,竟无一人贪污纳贿,且诚信无欺,让祝裕隆布店风光了200年。“祝裕隆”能够持久兴旺(     
A.源于清代徽商信守儒商文化B.凸显商帮群体善于抱团取暖
C.得益于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D.说明抑商政策有地域性差异
2024-05-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下面是1843年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表。导致这一时期中国关税的结构性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1843年前后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进口货)旧税率(银两)新税率(银两)
正税实征
棉花(每担)0.2981.7400.400
布(每匹)0.0690.3730.100
白布(每匹)0.2850.7020.150
棉纱(每担)0.4832.4061.000
双幅细布(每丈)0.7121.2420.150
A.割让香港岛B.战败赔款C.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
2024-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抗战时期诗歌形式有抒情诗、叙事诗、街头诗、传单诗等,其中街头诗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动员参军,欢迎战士凯旋,做军鞋,欢迎国际友人等)、便于群众阅读而得到迅速发展。这(     
A.符合大规模运动战的客观需求B.使诗歌初具政治军事性特征
C.有利于凝聚人心和打击侵略者D.贴合诗歌世俗化的社会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27条规定:“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规定旨在(       
A.恢复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B.发展生产力和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C.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D.初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023-12-05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下图为天津市1978—1997年的外贸出口总值统计。图中1992—1997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局势大为缓和B.现代化工业基础初步奠定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曾经回忆道:“然而,从那时起,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更加不安定……我们的人民陷入了绝望……传统的价值观被遗弃,所有人被剥夺了权力,迷失了对现实的认知,急切地想要寻找一个有能力的元首。”据此推知,塔西佗所说的“那时”指(     
A.罗马的共和制重新焕发了生机B.《十二铜表法》已无存在价值
C.罗马遇到了国家治理的新难题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变成空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近代欧洲某位思想家反对将“理性”作为解决道德争议的唯一标准,明确主张“人类内在的情感”才是解决道德争议的根据,只有诉诸人性中的“道德感”,即一种特殊的快乐与痛苦,才能解释人类在道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据此判断这一思想家是(       
A.莎士比亚B.马丁·路德C.孟德斯鸠D.休谟
2023-12-05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据统计,1880年德国的教育费用为6900万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1900年教育费用为15000万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国民素质不断得到提升B.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C.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D.政治统一有利于工业化进程
2023-12-05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提出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说明(       
A.发达国家操控经济全球化步伐B.发展中国家享受更多全球化红利
C.国际金融发展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基础D.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加具有优势
2023-12-05更新 | 12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五)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大危机中联邦政府采取了限制农作物耕地面积和控制产量等政策并制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但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农产品产量和剩余存量有增无减。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中的45亿多美元援助是以农场商品形式提供的。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粮食援助。然而,到1954年美国农产品存货仍达58亿美元,粮食过剩问题十分尖锐,甚至可能引发农业危机。于是,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54年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确立起了正式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和机制。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其更名为“以粮食换和平”计划,美国粮食援助政策开始转而强调利用粮食援助为外交服务。随之美国将主要援助对象由西方盟国转向欠发达国家。该计划通过粮食援助来缓解当地人民的饥饿和促进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而增强它们对共产主义的“免疫力”,争取它们在冷战中站在美国及西方一边。

——摘编自王慧英《“剩余品”时代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材料二   粮食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粮食援助开始于1959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9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是向非洲国家提供单向的无偿援助。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到20世纪末,援助方式增加了优惠贷款项目。第三阶段是从等2000年一直到今天,不仅通过双边援助渠道和经济合作对非洲进行粮食援助,还通过发展南南合作公等方式,向非洲提供农业援助。中国对非洲的粮食援助以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尊重非洲的文化,尊重非洲人民,不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推销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从来不会用歧视性的文字或言语来伤害非洲人民,中国对非洲粮食援助行动中派出的农业专家在非洲不享受任何形式的特权。援助的形式不拘泥于实物援助和货币援助,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出也成为中国对非洲粮食援助的重要形式。

——摘编自赵银《中国对非粮食援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出台的原因并概括其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非粮食援助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粮食援助的不同;并谈谈中美两国对外粮食援助的启示。
2024-05-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成立了工商联合公司,实行工效结合、奖惩挂钩的目标责任制,实际上取代了公社的经济职能。1980618日,向阳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将原公社一分为三:乡党委、乡政府、农工商总公司。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乡、民族乡和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乡镇长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使撒社并乡有了合法地位。根据1983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1984年年底,中国撤社建乡工作基本完成,向乡政村治体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摘编自李正华《新时期中国乡村基层建制的变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经开始向中国东北移民,但人数很少,大多数为城市移民。自民国开始至1925年,住在东北的日本人,半数以上为官吏及与满铁有关系之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掀起了移民侵略的狂潮,1932年10月至1936年6月日本进行的武装移民,“是为了维持治安,并使这些移民成为国防上的协助者”。1936年5月,关东军正式抛出《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提出自1937年起,用20年时间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宣布“移民满洲”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伪满政府对中国关内东北移民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对朝鲜人迁入东北采取“放任”政策。同时,日本设立“鲜满拓殖股份公司”,并给予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相同的待遇。至1945年8月,日本移往中国东北的农业移民的实际数额为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艳波《日本“满洲移民”政策对中国东北移民活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移民中国东北的特点及目的。
2024-05-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沫若在1929年著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写道:“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在国内外的反动派都在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时候,郭沫若发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一切进步人士对革命的胜利和信心,更告诉人们中国古史的研究也必须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作为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商周史研究的著作,此书一直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正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日译者藤枝丈夫所说:“王国维、罗振玉、孙诒让、商承祚、王念孙、王引之以至日本的林泰辅等诸人的注解(指甲骨文字和金石文字),到了郭沫若先生,以新史学的方法再整理一番,对古代社会给了一幅鲜明的图画。”应当说,这对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很公允的评价,对他以大无畏精神所造成的成绩应当予以肯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沫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历史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
2
中国近现代史
3
世界史
4
经济与社会生活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7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4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秦朝的政治制度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30.6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4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50.6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60.4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70.65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80.6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90.65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单题
100.65启蒙运动单题
11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20.4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4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冷战与两极格局
140.6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0.4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160.65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史学研究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