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陕西 高三 三模 2024-05-21 1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某学者对根据先秦史籍记载整理出如下几个主要论述。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官僚政治影响巨大B.集权体制尚未定型
C.宗法分封观念形成D.权力分配趋向理性
2024-05-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据统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曹魏辖区共计5830748户,32200767口,魏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有663423户,4432881口。南方吴、蜀辖区东汉永和五年有3505917户,15691646口。而孙吴天纪四年(280年)户口与蜀炎兴元年(263年)户数合计有803000户,3240000口,其户数约相当于东汉时22.9%,口数约相当于东汉时20.6%。这折射出(       
A.战乱频发影响人口增长B.改朝换代导致北人南迁
C.江南地区经济加速发展D.北方农业地位日趋巩固
2024-05-2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魏晋南朝时期,男性以及女性服饰基本呈现大袖轻衫之态。褒衣博带、上俭下丰、仙气飘逸。这一特有的服饰形象说明当时(       
A.黄老思想较为盛行B.民众对自然的向往
C.社会道德信仰垮塌D.士族门阀势力式微
2024-05-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据《元史·百官志一》记载,元代宰执编额为:左右丞相各1人、平章政事4人、右左丞各1人、参知政事2人。据此,元代(       
A.注重调整各品级官员比例B.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C.皇帝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D.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2024-05-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下表为维新派部分代表人物的主张。这些主张(       
人物主张
严复“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谭嗣同“君”的产生应是由民“共举”,如有违民意,民可“共废之”
梁启超中国欲锻造人民爱国的“国魂”,必须首先要“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
A.利于推动民众对现代国家的认同B.为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C.旨在宣传变法改革挽救民族危机D.表明君主立宪时机成熟
2024-05-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鉴于安源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陆续到安源考察,做出如下决定:兴办平民学校,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创办工人俱乐部。这反映出建党初期(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B.兴办平民学校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C.已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36年全面抗战前夕,黄新波创作的木刻版画《祖国的防卫》与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出现“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血肉长城”“中华民族”等元素相互支持,这与抗战时期的社会心理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表明(       
A.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B.淞沪抗战打破日军速胜论
C.文艺汇演活动有助于全面抗战D.抗日救亡高潮的局面形成
2024-05-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两个重要任务需要完成:“一是要解决因农地占有悬殊而造成的阻碍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要获取广大农民对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支持,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人民政府(       
A.加速工作重心的转移B.实施农民土地产权改革
C.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D.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2024-05-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古希腊剧场的修建充分考虑公民的健康问题,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低,过度的集会活动会诱发传染病。所以,剧场设计者为了避免南面不能受到太阳的直射,并综合考虑风向和阳光等因素,避免内部空气不流通,出现闷热、不透气的情况。这表明古希腊(       
A.科技文化繁荣发达B.民主政治具有深厚文化基础
C.建筑凸显人文精神D.戏剧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2024-05-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恩格斯指出:“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应当在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因此,传统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就是说,‘既被克服又被保存’;按其形式来说是被克服了,按其现实的内容来说是被保存了”。恩格斯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A.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B.创新了传统哲学体系
C.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局限D.呈现了唯物主义特征
2024-05-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美国跨国公司在利润驱使下建立的全球产业链覆盖了农业、电子等诸多行业。比如美国影视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以好莱坞制作的“007”系列电影为例,该影片的创意来自英国,资金来自日本,片中影星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影片由澳大利亚公司制作,并在全球同步发行。这一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分工(       
A.消除了南北经济发展差异B.强化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C.提升了经济全球化的水平D.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分工优势
2024-05-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恩格斯在小说《旧人与新人》中指出:“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须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者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这一特点的文学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2024-05-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的圈地运动期间,几乎所有农业技术的进步都是在已圈占的或正在圈占的土地上取得的,土地圈占是资本主义方式的土地改革。耕地在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据估计,在1750-1800年之间农业单产提高了1/3。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所有这些农业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即形成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张彦虎靳乐山《从英国圈地运动看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摸农业技术的底。搞农业不学技术不行了。”1959年,毛泽东在一篇《党内通信》中写道: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决议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作出了更加清晰的表述:“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1958年12月,毛泽东根据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总结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八字宪法”,即以深耕为中心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农业增产的技术手段上的偏颇。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校并开设了实用型农技课程,加上农村工业提供的实用技能培训以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面向乡村的科技知识推广等。

——摘编自石培玲周雨琳《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业技术发展基本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基本思想,并分析中国与英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同之处。
2024-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认同是国民基于对国家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心理,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话语是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媒介。(如下表)

认知型政治话语宣示“中国特色”:确认国民身份和政治认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向人民阐述国家的根本领导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人民宣示国家的发展方略和路径

态度型政治话语承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塑赞同性政治态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承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承诺满足人民物质利益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向人民承诺建设美好家园
情感型政治话语凝聚社会价值共识: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进人民的文化归属感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人民的尊严和对国家的信念

“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激发人民自豪感和责任担当

——摘编自徐琳官文婧《“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与国家认同建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信息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和国家认同建设”的关系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元代统治者“诏遣使招谕西南诸蛮部族酋长,能率所部归附者,官不失职,民不失业”,“土官有罪,罚而不废”。史载:“中书省臣言:‘云南土官病故,子侄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权职以行。”而明代朝廷对西南边疆规定“其府州县正贰属官,或土或流,大率宣慰等司经历皆流官,府州县佐贰多流官”。洪武二十八年,户部张永清言:“云南、四川诸处边夷之地,朝廷与以世袭土官,于三纲五常之道懵焉莫知,宜设学校以教其子弟”。上然之,谕礼部曰:“边夷土官皆世袭其职,鲜知礼义,治之则激,纵之则玩,不预教之,何由能化?其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孙弟侄之俊秀者以教之,使之知君臣父子之义而无悖礼争斗之事,亦安边之道也”。

——摘编自李梦圆《改土归流与土官儒化——以明清云龙盐井社会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治理西南地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在西南地区统治策略的变化及影响。
2024-05-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亚眠战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局中,英法军队利用亚眠有利地形对德军发起的一次进攻战役。协约国军队指挥部拟订的亚眠战役计划,是要肃清亚眠突出部的德军,消除其对亚眠和巴黎—亚眠铁路的威胁。至1918年8月13日日终前,英法军队在75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进10—18公里,完成了既定任务,使德军遭到重创(损失约4.8万人,其中3万人被俘)。亚眠战役之所以获胜,是由于正确地选择了突破地段(与正面其他地段相比,该地段德军防御纵深最小,工事较差),联军在兵力上占有巨大优势,采取突然袭击德军的方式,并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德军将领鲁登道夫把8月8日称为“德军最不幸的日子”。英法军队在亚眠战役中的胜利使协约国彻底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它标志着德国军事失败的开始。德国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被迫投降。

——摘编自张超《加里波利战役回顾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发动亚眠战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协约国发动亚眠战役产生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5年,简照南在香港设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得到东南爱国华侨的支持。后因受到美英烟草公司多方排挤,于1908年亏本歇业:1909年3月宣布复业,易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9年5月,英美烟草公司利用当时国内日渐高涨之反日情绪,借口简照南于清末入日本籍,唆使商人黄楚九等向农商部控告其公司纯为日资,农商部据此吊销该公司执照,饬令停业。为此,简照南办理脱离日籍手续,并发表公开声明提出反驳,表示公司全属华人资本。简照南公司全盛时期,雇用男女工人万余人,每年盈利高达三四百万元;设置“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留学奖学金”,先后选派五十余人分赴英、美留学,造就人才;简照南还参加佛教筹赈会,放款十万,以救济北地旱灾等。

——据王文典《天津老商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简照南的公司屡受打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简照南开办公司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单题
20.65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单题
30.4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单题
4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50.4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6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题
70.65局部抗战单题
80.65土地改革单题
90.4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00.6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题
110.4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12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4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15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60.6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70.6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三、论述题
140.65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