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9 题号:10054939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 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对付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

——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第5卷)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复兴经济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针对当时的贫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2017-08-16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材料三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8-05-22更新 | 2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他们害怕美国革命释放出来的“自由精神”会被贬低为一种“无法无天的放纵”。自由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权来反对政府,自由的基础是服从政府。他们认为联邦必须拥有比目前更多的和更广泛的权力……建国后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有的人对赋予国会适当权力抱有一种过分的妒忌,这种妒忌可能摧毁而不是保卫我们的自由。

——摘编自(美)弗格森《美国革命史17631790》等

材料二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并颁布《社会保障法》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如何既体现“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又体现“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避免“单纯的施舍”,“在救济工作中”罗斯福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当时美国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
2021-11-04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