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官营手工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0 题号:103346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 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材料二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以下是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制作的表格,请按要求将其补充完整。

材料三:汉代不少冶铁遗址的作坊面积有的达几万平方米,甚至几十万平方米。东汉已经有高五六米,容积大约四十立方米的大型高炉出现。这些都证明冶铁生产规模的扩大。炉型的高大化和鼓风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鼓风动力已经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鼓风,如“马排”“牛排”等,以后更发展到水力鼓风。“用力少,风功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请按顺序填写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①②③

(3)材料三中水力鼓风的设施名称是什么?发明者是谁?有何意义?

2018-04-13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二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有什么功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018-03-05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
2019-10-29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