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交通工具的发展 > 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037697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黑奴贸易成就了利物浦的起飞,而海外贸易推动了利物浦的繁荣与强大,利物浦港口成为海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码头和船坞相继建立,并配备了完善的仓库等基础设施。利物浦港口功能的日益强大推动内陆交通的发展。在英国运河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利物浦一直是运河网络的核心位置,运河的发展促进了曼彻斯特这些工业城市与利物浦的对内贸易,也使利物浦的进出口枢纽地位日渐巩固。利物浦与英国工业地区相连接的交通方式不仅仅只有运河,在工业革命的技术支持与经济要求之下,铁路迅速代替运河成为利物浦内陆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造就了利物浦在19世纪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港口贸易都市。

----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江南轮船运输业迅速发展,至 1930年,江南地区有各类新式船舶近2000艘,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几乎普及。另外,近代中国远洋航运均为英、美、日、意、德、法、荷等国邮船所把持。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终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教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甬、浙贛路杭玉段等系列铁路。公路运输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江南地区公路已能到达绝大部分县城。随着江南交通发展,陆运逐渐超越了水运,沿线(铁路、公路)、沿海、沿边城市开始兴起,而原先沿河城市开始衰落。

----摘编自丁资勇《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与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9年,赢得日俄战争胜利的日本人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实施了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早期有轨电车有1921年生产的带空气制动器的“41型",有19255月生产的带转向架的“301型”,还有19286月生产的“满铁”。白色电车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能乘坐红色低级“劳工车”——侵略者将现代交通的文明成果带到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殖民地的耻导深深地烙在大连人民的心里。

——摘编自老海《大连百年有轨电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连市交通公司的带领下,大连有轨电车得到了大规模修复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是大连有轨电车发展的巅峰时期,总长48.9千米,车辆144台,职工5000余人,日均客运量45.33万人次。所有市民均可乘坐,为人津津乐道。大连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大连公交110周年》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大连电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电车服务恢复与发展的意义。
2022-05-24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

材料二   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千米,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

——《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022-06-21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183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838年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1844—1846年间、1862—1865年间又有两次“铁路热”。当时的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铁路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以集资,民众纷纷解囊抢购,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所有中国大陆上的铁路权利并根据发展需要规划铁路网布局,在中西部等地区兴建了多条铁路。1949—1957年间,用于新线建设的资金占到铁路投资总额的40%以上。铁路建设常由军队负责组织并承担施工主力,同时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当时全国各地多达数十万民众直接参加了铁路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8年时间里,新建了6000多公里千支线铁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摘编自王试《“新线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铁路建设(1949-1957)》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25—1870年间英国铁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英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铁路建设共同的积极作用。
2021-04-01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