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官营手工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0417707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农耕经济,而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材料四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
(3)材料三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入清以后,因“年代久远”,匠籍日益混乱,特别是经过明末农民战争的冲击,“原匠子孙逃故无遗”.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明令废除匠籍制度,手工业工匠不再交纳班匠代役银(即匠班银)。十五年,工部因京师“工程尚繁,需用不赀”,又恢复了班匠银的征收。但当时许多地方早已籍存丁亡,只得“或派民户代完,或有司自行赔补”。十七年,山西潞安府的织绸机工进行了焚烧织机的斗争。由于班匠银数量较少,如浙江平湖县只有一百九十余两,若归入条鞭(一条鞭法)或摊入地亩(摊丁入地),民户负担并不特别加重,而银额则可得到保证,清政府乃于康熙三年(1664年)规定班匠银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匠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匠籍的影响。
2018-09-12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原创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材料二   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甚至有人提出在汴河上设置一百盘水磨、用于手工业生产的计划。

材料三   期的民窑青花瓷,即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从这一时期装饰题材上来看,几乎每一类题材都有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便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发展最为全面的时期,题材从反映民间市井生活、农人劳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神仙题材都有,非常丰富。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作为出口最多的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外贸的发展则使民窑青花瓷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的文化,创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鲜活,又有中国传统画的水墨韵味,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指什么,分析形成“哑铃状”分布态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手工业领域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022-05-14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下》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2018-02-16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