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9 题号:10472551
《缁衣·体全章》

材料一 《小戴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据前代礼书所编,在唐代成为“五经”之一。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满足)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材料二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中期楚墓出土了大批典籍竹简,其中有《缁衣》等十四篇为战国时儒家所传文献,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满足)之。故心以体害,君以民芒(亡)。”


(1)分别指出以上记载了《缁衣》篇的两则史料的类型。
(2)对比分析以上两则史料中《缁衣·体全章》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

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
2016-12-12更新 | 5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表,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酸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乐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2020-11-01更新 | 1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孟子认为得民心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三中,王夫之抨击了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
(4)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有哪些局限性?
2017-11-17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