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055158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明代“耕耘图”

17世纪,中国犁由荷兰人带入欧洲。由于中国犁简便轻巧,操作容易,节省畜力,而工作高效,因此,很快就在欧洲推广开来,……甚至还传到了美国。到1 8世纪,中国犁已是欧洲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后来,欧洲人在中国犁的基础上设计出钢架犁,进一步提高了工效,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的到来。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   


材料五:下图这两件清代瓷器,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文:对欧洲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犁是________犁;中国历史上,这种犁最早出现于________时期。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二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
(5)从造型、装饰图案和器面绘画看,这两件清代瓷器有什么鲜明特色?根据图文: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6)综合上述全部图文,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因多年战乱,土地荒芜严重。经过宋朝“休养生息”政策的调整,宋代农田开垦大量增加。太祖开宝九年垦田295万顷,到真宗天僖五年达到524万顷,而且这还仅仅是按租赋得出的田亩数,其他“不出租赋的田亩有十之六七”。宋代农民以其独特智慧开垦圩田、山田、淤田、沙田等,并大量推广优良稻种、小麦、粟、黍、豆、茶叶、棉花、甘蔗等,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实现了,“一季两熟”,产量大为提高,每亩产量2石左右,而唐代亩产仅1.5石。生产分工趋细,出现了专门的桑农、茶农和棉农。宋代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积极推广新式农具,踏犁、秧马、水车、弯锄等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摘编自吕道锋《伟大的宋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家从农业上为工业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来,农民对工业化所需资金,贡献超过10000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的农业税3945.66亿元。改革开放后,城镇建设改革了用工制度,打破了铁饭碗,出现了三次大的民工潮。数字显示,农民工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0万到90年代的8000万,21世纪初达到1.3亿,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大批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从事第三产业,加快了新型小城镇和部分城市的创业历程。

——摘编自张苏《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变革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宋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和现代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20-03-23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2018-03-06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1-04-08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