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4 题号:107565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⑴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⑵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⑶材料四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具体内容。
⑷结合上述五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至少选取材料中两方面的信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10-01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说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联系,并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2018-07-15更新 | 1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地方自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部落自立小总领一人,管理部落之事,各部落一议事公所,其官亦分二等:一曰西业(议会议员)。即由各部落各择一人,自理其本部之事。小事各设条例,因地制宜,大事则必遵国家律例。

——选自林则徐《四洲志》(1839年)

天子不能独治天下,任之大吏;大吏不能独治一省,任之郡守;郡守不能独治一郡,任之县令;县令不能独治一县,任之令以下各官……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票选一人,交公所汇核,择其得举最多者当选。

——选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乃知其(西国)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诚能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匦公举之法。

——选自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与师……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

——选自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第一条   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按照定章,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城镇乡自治事宜……中小学堂、蒙养院、教育会、劝学所、宣讲所、图书馆、阅报社……改正道路、修缮道路、建筑桥梁、疏通沟渠、建筑公用房屋、路灯……改良种植牧畜及渔业、工艺厂、工业学堂、劝工厂、改良工艺、整理商业、开设市场、防护青苗、筹办水利、整理田地……救贫事业、恤嫠、保节、育婴、施衣、放粥、义仓积谷、贫民工艺、救生会、救火会、救荒、义棺义冢、保存古迹……电车、电灯、自来水……

——选自《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材料四   1912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又提出了各省联合,互谋自治的主张……19129月,北洋政府公布了《省议会议员选举法》,19134月公布了《省议会暂行法》,各省议会建制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公布了《县组织法》。

——选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林则徐笔下的美国通过哪一制度(方式)实现地方自治?冯桂芬借《校邠庐抗议》表达了怎样的主张?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郑观应和严复的观点有何深入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括城镇乡地方自治机构的主要职能。例举其三项具体的工作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清末地方自治的认识。
2021-05-03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