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 理性时代的到来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5686212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者认为惟有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更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所追求的社会楷模。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作文明的哪些内容备受启蒙思想家推崇? 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推崇这些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思想发展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牛顿的理性精神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学说通过18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走向牛顿主义……就是把牛顿建基于近代物理学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通常认为,牛顿的“科学理性”主要表现在:牛顿从来不相信依靠信仰或权威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极力否定古希腊特别是中世纪自然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的、无法经验证明的先验假说,他从来不发表不能用观测或实验证实的观点和理论。同伽利略一样,牛顿坚信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认为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简单、均匀的数学秩序。

——郑晓松《牛顿力学革命之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意义》

材料二   牛顿的理性精神深刻撼动了法国文学者的心灵,在牛顿时代并非只有文学这一门艺术受当时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数学精神的冲击。……人们通过研究自然或运动理性的方法,将艺术简化为一个规则系统,把美学变成一系列公式。牛顿的理性精神推动了人们对世界进行广泛的理性探索,这一探索包括人文、社会、人类、习俗、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它激发人们把思想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

——杨庆余《法国相遇牛顿——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概括其“科学理性”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牛顿理性精神”的影响。
2020-10-20更新 | 1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
2019-01-10更新 | 1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互相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年—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年—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年—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坤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那时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现出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指出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表现和呈现出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2018-02-15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