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0848224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此时全球化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有关世界经济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举一例说明13、14世纪“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指出13至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材料二中“真正的世界经济”指什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关系。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受哪些重大事件或现象的影响。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


(4)材料四对“经济全球化”做了怎样的评析。
2019-05-08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式器管制、邪教结盟治理、流民管理、禁赌禁烟.发展农业、征收赋税等皆其职责。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将本地民户与以客商为主的短期流动人口编入保甲。此外,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市治安管理。清乾嘉后,城市治安每巩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清代城市治安管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巩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摘编自杨发源《清代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等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起,英国社会治安问题日益显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治安问题的发生与城市人口暴涨有关。城市经济水平一时无力容纳大量人口,导致严重的流民问题。而传统的非专职性和全民义务性的治安制度捉襟见肘。为此,英国政府展开综合治理,采取禁止酗酒、安装街灯、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实行道德习俗改良运动、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英国由此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这正是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

——摘编自许志强《应对“城市病”: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经历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影响。
2020-03-24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2019-07-20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