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09570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二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贡献。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处理市场和计划关系的。
(3)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都发生过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突出明确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材料二   “八二年宪法”颁行37年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

1988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1993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

——摘编自《1954年以后我国宪法的修改历程》


(2)结合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改革开放新阶段,我国对所有制结构有何新认识?并概述1993年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
2019-09-12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标志着国家开始承担职工退休养老保障事务的职责。1986年,中央明确提出要造应新形势需要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年公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国家将对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1995年3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此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下,除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外,企业与职工按一定比例承担缴纳养老保险金。民政部门在1991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1992年,须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立了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于政策扶持”为基本原则并实行基金积累的个人帐户模式。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000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养老保险。

——摘编自黄爱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验与借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0-02-09更新 | 1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著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来说明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条件下,中国社会内部怎样产生了新的阶级,各个阶级的关系发生些什么变化,阶级斗争的形势是怎样发展的。由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发表于1954年)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中,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并不妨碍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要分析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就要分析1840年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做过什么努力,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出版于1998年)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12-16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