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3 题号:1107628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材料二   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和联合国决议所通过原则的不同及所产生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向前推进,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到1914年这样的组织已经有30多个。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和运行不仅规范和维护了相关的行政部门与行业之间的行为和利益,而且为以后新的主权国家政府之间的常设国际组织的成立和运作奠定了基础。一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全世界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大众对和平社会有强烈的期待,导致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正如华尔脱斯在《国际联盟史》中所说:“各国必须找出某种办法来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发生,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国联尽管失败了,但它为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联合国正是在总结国联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再度建立起来的一个旨在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这一举措是国际安全机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对以往安全机制的扬弃。联合国不仅一直扮演着大国冲突的“减震阀”角色,也为世界各国捍卫主权和国际法提供了一个讲台,而且在处理各种地区冲突的事务上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徐弃郁、唐永胜《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全球性安全中发挥的作用。
2023-07-13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下表为当时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评价内容出处(8月24日的《大公报》认为)“这件事,无论给世界以如何惊异之感,佚名《暴日的在东方即宣告暴日的外交完全破产了!”“德国把日本遗弃了,这是德外交破产了》苏互不侵犯的第一个意义”。“宣布防共协定的死刑,并给暴日结束了所谓加盟问题的政争,这是德苏互不侵犯的第二个意义”,“苏联与德国接近,不一定是鼓励侵略……苏联的反侵略性的和平政策是不会变更的”,“希特勒卸除了反共招牌,苏联更将为欧局中心”。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认为)“苏德条约”的全文今早各报发表了。胡适《胡适日世界之震动是意中事。最苦的是各国的左派,天天攻击德意,一旦忽记全编》被Stalin(斯大林)卖了,真有冤何处诉!

(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在8月27日的通电中指出)苏德此举,已使暴《通电各省军敌依违失据,在精神上受到莫大之打击,其所标榜之反共国策已粉碎政首长阐示国而无余,彼侵略阵线者以我国之抗战,而产生反共协定,今亦由我之际形势之演抗战,而使之崩溃,因此更可见我抗战力量,对于世界所发生影响与变》在国际上所属地位之重要无与比伦……目前关键,美苏两国,同等重要,而美国力量更应重视,苏联促成苏德协定,用意何在,固不专在欧洲,其在远东方面,意义之重大则有过之,故苏德协定之订立,与其谓为在欧洲发生作用,不如谓其在远东之影响为更大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并说明当时中国各界对该条约签订的不同意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产生不同意见的原因。
2019-05-27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孤立主义者相信美国相对超然的地理位置可以保障美国的安全,主张美国减少对国际事务,特别是欧洲事务的参与,以远离国际纷争与冲突。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欧亚国际危机和战争,美国奉行严格的中立政策。国会相继通过1935年、1936年和1937年《中立法》,试图通过禁止与交战方进行商业和金融往来避免美国再次卷入欧洲的冲突之中。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之后,国际局势使国际主义者开始处于有利地位,美国舆论也开始发生变化。

——据王立新《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国外交大辩论及其意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价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孤立主义。
2020-06-29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