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14779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二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
(2)据上述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材料四: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封诸侯,斑赐宗彝(宗庙礼器),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藵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於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36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巨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东汉)斑固《汉书•诸侯王表》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三种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一分析,受封者共有哪几类?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一、三,材料反映的两种形式相似的制度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建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18-08-16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唐)孔颖达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周公教姬诵(周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四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柳宗元《封建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周初能够被“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三反映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材料四体现了分封制哪两个方面的影响?
2020-10-16更新 | 1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即使州郡之界与山川相符合,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那样,犬牙相入原则在隋唐也并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是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时十三州,四州在南,九州在北;西晋前期十九州,南七北十二;后期南方增置两州,南北比例为34;唐贞观元年,全国十道,南北各五道;玄宗时十五道,南八北七;北宋元丰时期二十三路,南方十四,北方占九;元代,十一省大致为北五南六;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五省在北十省在南;清代十八省南北比例也为21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1-05-13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