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法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2 题号:11628261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 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臣关系成为利益交换关系B.战国七雄普遍实行军功爵制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确立
【知识点】 法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这体现了
A.主张“无为而治”B.重视道德与人伦
C.强调制度与秩序D.法治要进化发展
2021-12-09更新 | 1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其中反映出(  )
A.诸子百家相互诘难的态势B.对法家思想主张的直接否定
C.对儒家思想主张的全面肯定D.对道家思想主张的理性评价
2017-10-17更新 | 1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