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39 题号:12014824
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当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考茨基之流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过错时,他们实际上起了资产阶级走狗的作用。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周尚文、叶书宗、王思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整个1930年代,大萧条和新政贯穿始终,是的,“1930年代”这个名词成了“救济”的同义词。实际上,这十年是绚丽多姿的十年也是通信革命勃兴、中产阶级生活为之改观的十年,也是广播和电影长足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光彩的十年。

——加里纳什等《美国人民:创建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下卷)》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分散决策和自主进入市场创造了制度条件。由此引发出三种经济现象:一是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如种植、养殖和非农产业的专业户;二是城乡市场的开拓,先是农贸市场的恢复和繁荣,既而出现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三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强势进入对国有企业形成竞争态势,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0年代”美国社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中跨越】

甲: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摘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改革中前进】

乙: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摘自1921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录))丙:1933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合作中共赢】

丁: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获胜”。(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1)材料甲中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技术革命的突出成就。
(2)写出材料乙、丙反映的的政策及作用。
(3)写出材料丁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二战进程的影响。根据此材料,概括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
2022-08-04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2008年10月13日,美国纽约华尔街,几名失业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在街头卖艺挣钱


图二:20世纪30年代的求职者

材料二   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890亿美元。

——新华网

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美国总统胡佛


(1)材料一中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反映了相同的问题,是什么?
(2)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二所示问题的?其特点是什么?
(3)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2020-10-14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力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秫》l982年第l期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9-05-15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