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4 题号:1243490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互相制约。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 之力量。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专权,因为他专权,即使他没有罪,也要把他杀掉。丞相的权力太大,杀了胡惟庸,如果再立一个丞相,仍然不免要与皇帝分享权力。于是,朱元璋干脆 一劳永逸地取消丞相制度,那样就不会再有垂相与皇帝分权了。

——摘编自毛佩琦《胡惟庸案之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丞相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必然性。据此谈谈你对君权与相权 演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宰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明太祖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怎样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
2020-09-19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后,其统治在中央和地方推行哪些政治制度?
(2)材料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指出军机处设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0-11-21更新 | 1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加强,也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闫晶晶《浅论秦朝的中制》

材料二   西汉初年,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事务的“九卿”。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行政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沿袭秦制的表现及意义。
2021-01-21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