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2557114
表1为不同文献有关春秋战国社会状况的记述。这可用于佐证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文献
(鲁襄公十四年)“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淆志也,岂敢离逖?"《左传》
秦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
秦惠文王“伐义渠(西戎族之一),取徒泾二十五城。”《后汉书•西羌传》

A.国家统一进程的加速B.大诸侯国的关系密切
C.秦国吞并他国的概况D.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西周铭文记载中已有“戎”、“夷”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纷争不断,但无论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大一统成为时代潮流B.生产工具迅速发展
C.已出现文化认同观念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2020-12-22更新 | 1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十数个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这反映了( )
A.诸侯纷争B.中原文化中心地位
C.百家争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0-02-10更新 | 55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们认为楚国先祖祝融部落为华夏民族政治附庸;而在战国成书的《管子》中,祝融成为五方神之一的南方之神,受命于黄帝为司徒,《礼记》则把祝融视为时令季节之神,且将祝融与炎帝联系起来。祝融的身份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扩大B.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国家治理体系完善
2023-12-2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