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12557321
英国的崛起由多种因素促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为赢得战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它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革命以推翻专制为出发点,结果却导致了另一种专制,他可以要一个议会装潢门面,法律却不起作用,……他死后,谁也不知道革命该往何处去,于是只好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

——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逐渐建立对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统治,这一结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英国经济、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来解释。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因素,必须考虑印度本身普遍存在的状况。首先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力量已衰弱,这使穆斯林军阀和地方总督能在各地区宣告独立、建立个人王朝;其次是强大的商人阶级的兴起,这一阶级的经济利益与西方公司的经济利益有密切关系,这些公司能比较自由地在印度经商;另外,由于在孟加拉的立足,英国人得到了在印度进一步扩张所必需的基地和资源。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机器隆隆运转,每天24小时,工人在里面辛勤劳动。阿克莱特的创造其实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方面的,就是改进动力或者机器;二是生产组织方面的,就是把以前分散在各家各户或者小作坊里面工作的手工劳动者集合在一起,放在同一个工作场地,他们可以继续从事手工劳动,但是实行分工。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克伦威尔“为赢得战场的胜利”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概述作者认为“它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史实依据。
(2)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完全控制印度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能在近代征服整个印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从史实和影响两方面评述“阿克莱特的创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民主政治极大地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

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材料反映出政治斗争的若干因素,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1-04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正是英国当时政治、经济及各方面状况综合而形成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而且是符合处于上升时期的新的生产力代表者的利益。当时英国的金融贵族、农业贵族、商人以及那些靠购买爱尔兰和苏格兰地产而发财的人,连同革命中的受益者和军政要员,需要使其生活进入他们预想的秩序之中。当时封建王党势力蠢蠢欲动,下层人民群众欲继续革命。

——摘编自张庆海《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

材料二   他说,当政府与人民发生冲突时,“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一个国家绝不能听任统治者凭个人意志实行专制统治,必须制定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统治者也只能根据法律进行统治。他提出了政权分散、互相制约的“分权”学说,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由不同的部门掌握。

——张志伟、马丽《西方哲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概括说明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建立是“合乎逻辑”的结果。指出克伦威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划时代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位启蒙思想家,指出其历史地位。概括材料二中“他”的启蒙思想。
2021-05-25更新 | 1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努尔哈赤在八大贝勒(旗主)会议的基础上,增设若干名理政听讼大臣,责成他们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皇太极时正式有“议政大臣”职名,并任命更多较低品秩贵族参与议政。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议政王大臣会议与皇权矛盾日益显露。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挑选亲信文人组成机要秘书班子,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南书房传谕或遵旨起草上谕。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摘编自阎步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13世纪时,英国势力强大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了议会。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议会参加者最早是贵族,后来增加了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14世纪,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1629年,查理一世为强化王权,解散了议会。1640年,查理一世决定向苏格兰开战,最终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的征税事宜,但议会拒不服从,反而要求清算他的专制。1642年,国王与议会爆发内战。1649年,议会军获胜,并处死查理一世。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再次重申征税权与议员的各项基本权利,正式确定议会拥有国家的主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和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近代英国议会的不同之处。
2021-12-10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