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27485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澳]大卫·克里斯汀、[美]罗斯·       E.杜恩《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二   在白银成为全球贸易迅速增长的催化剂时,一些动物不幸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有毛皮的动物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猎人获取兽皮卖到中国、欧洲和北美。17世纪,估计每年有20万到30万张紫貂皮从西伯利亚流入世界市场。18世纪,有超过1600万张北美海狸皮被制成了帽子和斗篷,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节制地捕杀产有毛皮的动物很快使许多物种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并且永远地改变了这些物种从前生存的环境。除了产毛皮的动物外,近代早期的猎人还大批量捕杀鹿、鳕鱼、鲸、海象以及其他动物,商人们热切地寻找皮革、肉、油、象牙和其他动物制品,以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15~19世纪欧洲、非洲拉美地区人口总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5~19世纪的全球性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进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清政府不思改革的“守成”思想,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而西方列强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皇朝面临着更加急迫的统治危机。在洋务派主持下,洋务运动逐渐推进。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和煤矿、铁矿场,创办了第一家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架设了第一条电线,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舰队,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推动“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联系”的历史事件,并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工业革命扩展到中国的原因,并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4-22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



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莱特兄弟试飞     贝尔发明的早期电话 爱迪生发的电报机

材料四: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2)材料三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三大海关只留广州一关后,西方各国来中国的船只仍在增加,从1758年到1838年的80年间,到中国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随着西方来华贸易船只的不断增加,贸易额也迅速上升。1762年,欧美诸国对华海上贸易总值为白银5525827两,1805年达23517102两,40年间增长了3.2倍。在鸡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因而西方国家便千方百计地寻求改变他们对华易的入超地位。

——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1873年主要进、出口货分别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注:在进口杂货中占重要位置的有米、鱼介海产品、煤油和糖,生产工具仅机器一项货值很小在出口杂货中占重要位置的有棉花、毛类、草帽缏等数项)

——整理自姚贤镐《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前期清朝对外贸易状况的形成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2019-11-11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