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27533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1月20日,身为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荣毅仁和盛丕华一起,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向当时上海市副市长曹获秋提交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

材料二   从中国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荣毅仁提交申请书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一年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

2018-03-17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2018-08-13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材料二   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材料三   还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办的一次招待会上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他进而谈到:“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新中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毛泽东信心百倍地提出“准备以20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同年6月,……他对国家工业化的认识作了这样的表述:“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51%,或者达到60%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70%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42%。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70%。”

——《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作者安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英、苏两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工业化特点与材料一、二中的哪个国家最相似?并分析形成共同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开展工业化的认识?
2020-08-22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