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1300309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其著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对贸易政策问题的相关叙述

①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工业中心战胜南方的棉花、烟草种植者而告终。前者是十足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后者主张自由贸易。

②美国总统格兰特断言:“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因此获得满意的结果。……近两个世纪以来,英国感到接受自由贸易较为适宜,因为它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已不能再给英国带来好处。”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麦金利税率。1897年,丁利法案再一次提高关税率。不久,面对具有危险竞争能力的美国工业品的泛滥,欧洲发达国家不得不筑起关税壁垒。

④“托拉斯”一词于1882年首次问世,石油、钢铁、食品、铁路和烟草都掌握在飞速发展的垄断集团手中。内战结束后的三十年里,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七倍。美国煤产量已和英国煤产量相当,钢铁产量是英国的两倍,铁路总长度则是英国的九倍。

⑤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输出自由汇兑、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是针对他人而言。为了否定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权利,削弱政府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A应运而生。

——以上材料整理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中第②部分中美国总统格兰特的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给你的理由。
(2)在第⑤部分论述中,为了实现美国的“这种理论”,A处应该填什么?
(3)综合学者的上述论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影响深远之工业革命技术的变革在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活动、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733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注①】
1765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79萨缪尔·克朗普顿发明骡机【注②】
1785埃德蒙·卡特莱特发明动力织机
1797埃里·惠特尼将标准化零件引入制造业
1829乔治·史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达到时速45公里
1832选举改革把选举权扩大到下议院
1833工厂法案限制纺织厂雇佣妇女和儿童
1842煤矿法案限制煤矿雇佣妇女和儿童
1848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51伦敦水晶宫博览会
1856贝西墨转炉发明【注③】
1913亨利·福特将流水线引入汽车制造业

【注①】飞梭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注②】萨缪尔·克朗普顿发明的骡机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点,可以推动更多的纱锭,纺出细致而牢固的纱线。

【注③】转炉是炼钢炉的一种。

材料二   工业化过程包括对非生物能源的利用、机器制造品对手工业品的替代以及新型企业和劳动组织的产生。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经历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生产力的发展转变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化逐渐触及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西欧、北美和日本在英国的带领下走向工业化,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逐渐依赖于向工业国出口原料。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作者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观点。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眼中的工业革命。
2021-05-03更新 | 2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2为英国1784-185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主要产品额(单位:百万磅)统 计示意图。



(1)指出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变化,分析说明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2021-05-15更新 | 2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七年(1729年),吕宋一艘商船因飓风飘至广东南海海面,广东督抚闻讯后即派人送去粮食、蔬菜、淡水等生活必需品,妥善安排船员的生活。雍正帝对此表示赞扬,并下诏令:

“嗣后凡有外国船飘入内地者,皆着该地方官员询明缘由,悉心照料,动公项给予口粮,修补舟楫,俾得安全回国。”乾隆时又重申这一诏令。 雍乾时期,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殖民帝国的上层贵族和富商,羡慕中国精湛的丝绸等传统出口商品。中国运往南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丝绸等商品,正迎合他们的迫切的大量需求。于是,南洋国家成为中西方国家贸易的中转站。很多中国商品经此转运到欧洲和美洲各国的市场。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美国人汉密尔顿指出:如果实行自由贸易,美国确能毫无困难地从国外获得他们需要的工业品,但是,美国自己商品的出口却遭受到许多重大威胁性的障碍。如果实行保护政策,一方面可以改变这种不平等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美国的财富.德国人李斯特反对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他认为,各个国家必须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当时德国的新兴产业刚刚发展,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和自由贸易理论就像潮水一般地涌入德国市场,损害了德国的利益。——摘编自高德步、 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乾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德贸易政策主张的共同之处,井简析其原因。
2020-05-18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