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2 题号:13923130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亏损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3.01.74.39.47.1
19301937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三   1955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和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92年汉口的洋行数为45个,人数为374人,至1905年洋行数达到114个,人数达到2151人。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有日商74家,英商57家,德商54家,美商22家,法商20家,俄商8家。1896年,洋货进口额首次超过2000万两,到1903年超过5000万两;土货出口额在1893年已超过3000万两,1903年增至5570余万两。从全国范围来看,清末汉口市场每年销售的洋货占长江口岸(除上海外)的2/3,占全国洋货进口总值的10%左右;而土货出口值占到全国的20%左右,不仅远远超过天津,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上海。

——摘编自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汉口自开埠通商以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据《1865汉口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统计数据,1865年,汉口港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23308865万两。1866~1869年,汉口出口的土产品以茶叶、砖茶、油漆等土特产为主;1901~1912年,虽进出口品种有所增加,但其出口仍以土产品为主。晚清时期,汉口还经营诸如铁轨、机车、水泥、铁器等转口贸易以及由外国商人、洋行及投资厂进行加工、半加工的农产品贸易。汉口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与作用一直保持着,因为汉口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所以它注定成为国外商品销往内地,内地商品销往国际市场的转运中心。

——摘编自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
2021-11-06更新 | 2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是中国梦的十九世纪版本,它由洋务派主要领袖之一的左宗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于1866年底落户五口通商城市福州的马尾港。它最初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仿造英法等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二是用西方的师资培养能驾驶蒸汽轮船的“良将”和能用西方技术制造枪炮的“良工”。可是,这所厂校合一的海军学校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却大大超越了创办之初设定的目标。

船政之最:

1)中国近代航海教育的发祥地。福建船政成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科技专科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和第一所技工学校(艺圃),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采取入学招考、借才异域、师夷长技、学用结合的新式教育模式,别于科举之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闽堂是开山之祖”。

2)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船政为中国造船创始之厂”,创造了中国造船的数个第一:第一艘千吨级兵商舰船“万年清”;第一艘远东最大巡洋舰“扬武”;第一艘铁胁船“威远”;第一艘钢甲舰“平远”;……等。船政41年来生产的舰船总吨位占当时全国的82.26%,创办初期产业工人占全国同期人数的30%。

3)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先河。船政首次大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设备运行和管理技能,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形成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生产关系变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

4)中国制造肇端之地。船政创办了与造船相关的“十八厂”,自制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起重机、车床、锅炉、新式抽水机,以及机制铜钱、精密仪器(钟表、经纬仪、罗盘、气压计、望远镜、瞄准器等)大炮、水雷和鱼雷等。

5)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造就了一批近代海军英才,如叶祖珪、萨镇冰、邓世昌、刘步蟾等;营造了40多艘近代海军舰船;创建了中国近代海军“福建轮船水师(福建水师、船政水师)”;实现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远航。

6)中国现代航空业的萌生地。……

7)创立留学生制度,派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留学生学成均归国,使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提升了一个层次。如造船专家魏瀚、铁路专家詹天佑、轮机专家陈兆翱……等。

8)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船政实行开放型的教育方式,推动了中学西传、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如外交家陈季同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翻译家王寿昌与林纾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思想家严复翻译世界八大名著《原富》《法意》《天演论》等;总监日意格(法)编撰《法汉袖珍词典》等。

9)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之倡首。船政最早在国内发展无线电及通讯技术,创办中国第一家电报学堂,铺设中国第一条(川淡)海底电信电缆;……

(10)制定近代中国第一个航海国际标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相关解说词


(1)根据船政之最的材料,归纳船政学堂教育的特点。
(2)船政学堂自开办以来最大的成就在于培养人才。根据所学,简述其中的佼佼者启蒙思想家严复的贡献。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船政学堂的影响?
2021-02-17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3年3月24日 《申报》
李鸿章被称为“国家柱石”知识分子寄予厚望
1873年3月6日《申报》新造轮船往来大沽天津 不知普通民众可享现代化
1873年1月16日《申报》
招商局开局 现在招商银行属旗下
1875年2月13日《万国公报》
大沽炮台演炮伤人 军医督造强人所难
1874年12月26日《万国公报》
李鸿章开办磁州矿 破坏风水被终止
1872年11月28日《申报》
营业铁路开通   妓馆姨娘争尝鲜
1894年8月《万国公报》
西人为中国出谋划策     介绍如何发展股份制
1872年11月26日《申报》
澳洲建博物馆     国人羡慕嫉妒恨
1875年2月27日《万国公报》
同文馆学生待遇好 落魄文人骂名学西学
凤凰资讯
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既然意味着由封闭到开放的变革,它就包含着新的交易与发展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信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的。洋务运动对观念意识的冲击与变革,首先便表现在变易观念上。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外关系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面临着一场亘古未有的“大变局”,这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们的共识,所谓:“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薛福成《庸庵文外编》)他们认为,中国历史自开辟以来,经历了由“鸿荒之天下,一变为文明之天下”,再由“封建之天下,一变为郡县之天下”,而此时,又由“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而这最新的变化,是数千年来的大变局(薛福成《庸庵文外编》),“盖天运使然”,在这一大变局中,洋人的“船坚炮利”“争夺奇巧”,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洋务派主张因时变通,采取顺应世变的办法,他们认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不能闭门不纳,束手而不向”(《曾纪泽遗集》,日记)。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于欧美各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校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有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带来的重要影响。
2016-11-27更新 | 3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