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40818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敢”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招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流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中央政府除设置总管全国行政的丞相外,还设置了执掌军政的太尉和执掌群臣奏章、起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丞相不仅不掌军权,还受御史大夫的钳制。汉武帝时又设"中朝",以控制外朝丞相权力的膨胀。

在唐代,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组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大大加强了皇权。宋代,分割相权的统治术又有了发展。皇帝在宰相以外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防止宰和擅权,同时建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政权。

材料二   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球借口宰相(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废除了宰相(左右丞相)官职,由他亲自接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成了政府首脑,宰相的权力归皇帝独揽。此后直至清朝,虽设有行使宰和部分权力的内阁,但阁臣不再具有宰相的执行权,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汉至宋代相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2021-12-21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代、宋代、元代)的中枢机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中枢机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1-23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故相人以分其职。”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一中丞相职能是什么?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此制度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相权是如何被进一步分割的?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0-12-1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